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创造性地提出大食物观,深刻阐释了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30多年来,宁德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念好“山海经”、走好“特色路”、建设“样板区”,不仅把饭碗牢牢端在手里,也让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更加丰富多元。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宁德市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特别是在全省率先推行“一亩田”认领数字化,累计推动撂荒地复垦复种超7万亩,有力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我市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向耕地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农林牧渔并举,构建起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近年来,宁德坚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深化优势农业提效专项行动,培育形成水产、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药材、畜牧、林竹花卉及乡村旅游“8+1”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300亿元。

从缺粮少食到丰衣足食,我市坚持以大食物观为指引,立足自然地理条件和特色农业基础,推动消费结构从“粮食”向“食物”拓展,让人民群众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升级。主要农产品产量从1990年的142万吨提高到2023年的376万吨,增长165%。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宁德将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深入推进山海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着力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持稳定安全供给,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闽东日报记者 王志凌/图 龚键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