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29日电 (郭龙)以“新质学校——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样子”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日前在厦门举办。

本届年会共有60余场专家报告、18堂“深研课”、56个学校自主创新产品,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展开11个行动点,深度重建学校育人生态。线下、线上与会人士以全角色共创式参会,探讨未来十年中国基础教育的自主生态创新等问题。
主办方蒲公英教育智库理事长,新校长传媒系总编辑李斌以第十一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复杂的生态搭建过程,为教育生态植入一种新的视野——让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成为一所生态包容、系统精微、能量充沛、利他利己的森林般的学校。
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样子,走向基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的自主生态创新,已经成为“必答题”,而不再是“选择题”。李斌追问“学校育人生态的终极理想”,愿教育人彼此看见、相互启迪、携手合作、叠加创新,在校园构建差异化动力系统,重建高质量育人生态,创建面向人人、面向未来、终身学习、责任担当、充分发展的“教育森林”。每一个讲台成为文明十字路口一切变量中最关键的变量。
年会联合主办方苏美达伊顿纪德品牌创始人、董事长,《優教育》杂志主编陈忠表示,我们要理解科技背后的逻辑,不被唯技术论遮蔽双眼,真正的智能不仅是处理信息,而是理解能力、生成解释、产生洞见。智能时代,更需重申科学与人文同源,把握理性与感性平衡,更需要教师站立着,化育完整、本真的人,负着人的形象上升,成为时代最为可贵的确定性。未来教育只有一个主旋律,那就是“奔赴人的价值”。
开幕式现场,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市教育学会会长林佳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郑泉水,重庆谢家湾教育集团总校长刘希娅等分别作了主题分享。组委会特邀专家、中国新学校研究会副会长沈祖芸作破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发起“守住教育的底线”联合倡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