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海峡姐妹】曾为赵丽颖簪花的她,正把“流动的花园”带向世界舞台

  还记得那位为赵丽颖簪花的泉州姑娘吗?

  她叫黄丽泳,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蟳埔女,多年来,她始终坚定守护蟳埔女民俗文化,向往来游人展示最正宗的簪花技艺。

  “我们蟳埔女,常常把海洋文化的美好寄托于晴天。希望我们蟳埔的簪花围,也能够像晴天一样,永远天天天晴。”

  镜头前,黄丽泳穿着一件红色的“大裾衫”坐在古榕树前,倚着石桌,笑得如头顶的“簪花围”一般漂亮。

  坚守——

  “要有人站出来,为蟳埔文化发声”  

  在被天南海北的人们称赞为“流动的花园”,各地游客竞相体验之前,“簪花围”还只是福建蟳埔渔女的一种特别装扮。

  “我们蟳埔渔女从小就留长发,等到11、12岁的时候,妈妈就帮着我们把长长的头发盘成圆髻,根据不同时节,戴上我们的鲜花。”

  回忆起被花香包裹的美好童年,黄丽泳笑着介绍起她再熟悉不过的“簪花围”。

  “簪花围”的来历,要从背山面海的小渔村——蟳埔村说起。

  蟳埔地处晋江入海口,曾经见证了丝绸之路上无数商船的繁忙往来。男人多外出打渔或经商,女人多在岸边的滩涂地里养殖鱼虾。为方便下海劳动,勤劳淳朴的蟳蜅女逐渐形成了上穿“大裾衫”、下着“宽腿裤”的渔女装扮。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她们还将长发梳起,以骨髻、鱼梳、发簪固定,点缀上缤纷绚丽的美丽鲜花。年少的黄丽泳一下子就被灿烂明媚的“簪花”吸引,她跟着母亲学习了最传统的簪花手法,而后又渐渐对蟳蜅民俗文化有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真正让黄丽泳下定决心,要为保护蟳埔女民俗文化做点事的,还是黄丽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两件事——由于住房改造,承载着先辈们匠心和智慧的金黄色的蚵壳厝被推倒;幼儿园任教时,看到许多学生家长剪掉长发,不再梳头簪花。

  “当时我在想,如果没有人出来保护蟳埔女民俗文化,它肯定会消失的。”

  为了让蟳埔女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2011年,黄丽泳正式开始打造她的小店——一家展示蟳埔村独特海洋文化的簪花店,但顾客寥寥无几。黄丽泳不得不白天看店,晚上去村里的超市兼职。

  或许,上天会眷顾坚持的人。又或者,是金子总会发光。近十年的坚守,终于让黄丽泳等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2023年的春节,她为赵丽颖簪花的造型照登上各大平台热搜,蟳埔村在新媒体平台获得超40亿次的流量。此后,上百万游客蜂拥而至,只为“今生簪花,来世漂亮”,体验最传统的蟳埔习俗。

  自豪——

  “你看,我们在世界面前,是这么受欢迎的”

  蟳埔女的美,不止美在备受追捧的“簪花围”上,更彰显着她们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追求和自信大方、灿烂靓丽的独特美学。

  新时代,蟳蜅女仍在不断追求美好,努力奔赴蓬勃新生活。据统计,如今,蟳埔村的文旅从业人口90%是女性,文旅收入90%是女性创造的,服务的对象90%是女性。

  “村民原来都是做滩涂养殖的,现在很多从滩涂走到岸上来了。大部分村民从事簪花,200多户开了簪花店,蟳埔村两个银行网点的存款总数,去年至今,增加了有2个亿。”泉州市丰泽区蟳埔社区妇联主席庄群说。

  “簪花围”带火了黄丽泳,带火了蟳埔村,带火了蟳埔村的百姓,但黄丽泳始终不曾忘记她儿时许下的心愿,不曾停下宣传蟳埔女习俗、展示簪花技艺的脚步。

  为澳大利亚学生团介绍簪花技艺,与欧洲学生交流簪花文化,为巴黎奥运会设计簪花头饰,为中国奥运健儿助威……就这样,载着蟳埔渔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的一朵朵鲜花,在众人的合力推动之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巴厘岛海丝时装周上,伴着带有闽南元素的音乐,头戴鲜花,身着蟳埔女服饰或汉服的模特一走出来,黄丽泳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她颇为骄傲地大笑着说,“你看,我们在世界面前,是这么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