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5日电 厦门华厦学院于1993年由时任厦门市政协主席蔡望怀等知名人士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创办,是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市第一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2015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置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202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办学31年来,该校始终恪守发起人蔡望怀先生所倡导的“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职业技术人才”办学初衷,坚持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定位,累计已培养逾3.5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创新育人方式,增强立德树人实效
近年来,厦门华厦学院通过整合学校的工作特点和文化特质,形成“12345N”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完善“红色·公益·绿色·数字”文化育人实践体系,推进“领航、融合、服务、创新、奉献”五大发展主题实践,锻造党建品牌矩阵,打造具有华厦特色的党建与思政文化,成效显著。获评全国首批和第四批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获省级党建重点项目建设1项、全省党建重点课题立项3项;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培育出“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等先进典型……
为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该校建立“党建引领·双向奔赴·三维耦合·四方协同”思政课教学体系,持续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动参与区域协同研学实践,4个项目在福建省“三个百堂”高校思政课精品课评选中获奖和立项。

依托校内的福建省非公有制和社会组织实训基地、厦门市党员教育培训基地、鹭江讲坛等平台,充分发挥以“初心”“公益”“领航”讲坛和“绿色”“数字”“嘉禾”论坛为集群的“思想者讲堂”思政教育作用,与陈嘉庚纪念馆、集美人文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厦门民办高校思政工作考评中多次取得“优秀”等次的好成绩。在推进专业与思政深度融合的尝试中,学校师生积极参演厦门市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等重大项目,获批并完成2024年度厦门市文艺发展基金舞台资助项目——大型交响合唱《陈嘉庚组歌》,激励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感悟陈嘉庚爱国精神和教育情怀,更好地践行华厦学院公益办学精神。
深化校企协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为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厦门华厦学院通过校企共建实验教学平台、开发教学软件、编写教材、优化课程体系等,基本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截至目前,该校已与中兴、华为、中软国际、中国平安等2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智能制造创新工场’融合了工业机器人等多项工业4.0前沿技术,是一个拥有机械、物联网、通信等先进技术设备集科研、教学、实践于一体的现代化实验室。”厦门华厦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厦门华厦学院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携手合作已建有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3个,省、市级应用科研平台10余个,校级实验实训室40多个,并将多媒体、仿真、网络等先进技术引入平台,提升实践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同时,该校与企业共建专业课程、共享师资资源、共研横向课题,共同培育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已有600余名金融投资专业学生通过“瑞达奇获创新班”走进瑞达公司,完成专业认知、生产和毕业实习;连续5年组织1600多名学生参加“郑商所杯”“奇获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学生荣获多项全国一、二、三等奖。
校企合作申报的《需求嵌入、夯基赋能、精准就业:证券期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批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数据资源会计课题获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信用引领,项目驱动,“金税·金关·金数”产教融合进阶式共育财会创新人才》入选福建省高校新文科优秀教学案例。

在充分利用专业和平台资源的基础上,厦门华厦学院与企业开展了应用科研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与厦门恩格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核酸分离机实现了分离机可编程、可重复使用,使整体工作效率提高了1/3;与厦门欣视博汇、威芯泰、麦克玛视等多家企业共同在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创新上合作,完成技术项目10余项,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的效率和精确度……
在开展应用研究的同时,该校还注重加强基础研究,建有国家计量认证(CMA)实验室、福建省产品质量与化学试剂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化制药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厦门市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厦门市环境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过去一年,获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9项、中青年科研项目2项、厦门市自然科学基金立项5项,发明专利授权4件,教师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篇。

此外,该校大力支持师生发挥专业和平台优势,积极服务社会。连续多年受厦门市环境监测站委托,对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的农村污水站进行运行水质监控,助力农村污水处理站高效运维;与厦门海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循环水养殖技术,实现水产养殖的零污水排放,为高密度养殖提供有利条件;与厦门堃铭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利用纳米材料和识别分子开发新型便携检测系统,目前已实现小规模生产并在公安机关进行试用。
完善工作机制,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我们把就业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服务学生职业发展为落脚点。”厦门华厦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全力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领党政班子成员定期深入各二级学院走访调研,及时协调解决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带头访企拓岗,深入企业挖掘岗位资源,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同时,该校将就业育人工作分层次有机融入课程、活动、实践等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就业育人“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有效衔接;启动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建立“一站式”学生社区生涯咨询室,构建全程化、全覆盖、全链条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就业指导。
截至目前,厦门华厦学院与吉利集团、厦门国贸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共建教育部就业供需对接育人项目10项。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超95%,其中逾80%毕业生留闽就业,近53%毕业生在厦就业创业,切实践行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初衷。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方面,还累计获批12个国家级、93个省级创新创业立项,取得专利27项,创办企业7家,在各级创新创业类大赛中获省级奖项16项,其中省级金奖4项。
为适应数字时代需要,该学校还实施数字素养教育,在全国本科院校中首开《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课程并自编教材,课程成绩获DCLC(数字化能力水平认证)认证中心认可;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化能力水平认证”合作高校,并获评“数字化能力水平认证2022年度优秀合作伙伴”;与厦门大学等高校及数字孪生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起草的全国“数字素养与技能认证”团体标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
接下来,厦门华厦学院将继续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贡献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