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共同绘就乡村“满园春色”的新画卷 ——农工党福建省莆田市委会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绿水绕青山,乡愁涌心田。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着重助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开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形成绿色产业发展新格局。放眼望去,如今的莆田乡村,树木葱茏,流水潺潺,干净整洁的村道四通八达,道路两旁的农田里应季蔬菜拔绿生长,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欢声笑语不断……

  “以前村里又穷又脏,道路破破烂烂,现在的村子有‘颜值’有‘内涵’,房子也成了湖景房,‘脏乱差’再也不见了,口袋鼓了,人越活越精神。”

二〇二三年七月二十日,农工党莆田市委会邀请有关单位开展重点调研课题研讨会。
二〇二三年七月二十日,农工党莆田市委会邀请有关单位开展重点调研课题研讨会。

  “村里道路越修越宽,路两边也种上了花。我们虽然住在农村,但不比城里的生活条件差。”

  ……

  这是群众的心声,是好政策落地的成效。在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以提升的背后,也有农工党莆田市委会的不懈努力和推动。长期以来, 农工党莆田市委会持续关注莆田的乡村振兴,一次次调研、一份份提案助推相关政策出实效,让群众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调查研究察实情

  为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建言乡村产业发展,近年来,农工党莆田市委会牵头成立课题组,组织农业、生态环境、水利等界别的骨干农工党党员组成的课题团队,围绕绿色农业和乡村振兴产业开展专题调研。

  2022年8月,调研组一行前往莆田市仙游县大济镇、度尾镇实地调研当地绿色农业发展有关情况。在大济镇某绿阳生态休闲农场和利农农业技术公司,调研组实地参观了解大棚蔬菜种植、火龙果培育等绿色产业发展情况。

  “今年种植面积多大,有哪些渠道销售,市场反馈如何,企业发展有什么方向?”“新品种种植难度较大,希望能得到有关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指导。”通过与企业详细交谈,调研组了解了企业产业规模、发展规划,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调研组也给出了相关建议。

  2023年9月,调研组一行又前往荔城区拱辰街道东阳村开展调研。东阳村位于城市绿心的核心地带,拥有典型的荔林水乡景观,翠绿的荔林拥抱着村庄,溪水清澈、古桥静卧,历史上有“淇流环带”的美誉,也是远近闻名的“进士村”,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里,村民们自豪地向调研组分享了他们如何依靠溪水灌溉农田,以及如何发展以水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为村庄带来了新的生机。于是,课题组一行重点考察了村里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情况,与当地镇村和企业有关同志深入探讨交流打造特色水文化、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文旅融合等的好经验好做法。

  “乡村振兴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更离不开村民的积极参与。希望东阳村能立足于荔林水乡地理条件,发挥传统的地方特色产业优势,激发村民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共同绘制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努力让传统村落的活力重新绽放。”调研组表示。

  为了了解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调研组还深入多地的田间地头,亲身体验乡村蜕变之美,与村民亲切交谈,倾听民意心声,收集大量宝贵的数据,为后续的课题调研报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征良策纳贤言

  通过深入的走访调研,课题组不仅发现了莆田乡村经济工作的亮点,还找出了莆田发展绿色经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此,调研组直面问题,从人居环境、农村农业产业化规模、循环经济模式推广应用效率、政府财政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乡村绿色经济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为了让建言更有“含金量”和“靶向性”,课题组还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集高“言值”建议。课题组一行还先后走访了有关农业专家,并邀请莆田市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及对口联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水利局有关业务骨干,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对提案进行不断优化。

  “目前绿色产业呈现出小户多、规模小、经营分散特点,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还不高,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多家,其中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只有30多家,农产品加工制造类企业的占比达近60%,基础种植、养殖类企业占比少且规模偏小。”

  “莆田市仙游县、荔城区一些村庄仍然存在旱厕,农村厕所革命仍有短板,一些地方政府在财政方面对绿色经济投入不足,缺乏合理宣传,缺少社会引导机制。”

  “建议结合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旅游需求,发挥当地水系的景观功能,尤其要注重建设和提升水景观,打造水景观品牌,提升乡村的生态价值和美誉度。”

  ……

  与会专家和农工党党员们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和专业特长,展开热烈讨论,对课题组提出的需要支持事项和存在问题一一予以回应和解答,并从政策业务层面对课题的推进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

  多方征求意见后,经反复酝酿、调研、修改,农工党莆田市委会在2023年、2024年莆田市两会时,分别将调研报告转化为集体提案《发展绿色经济 赋能乡村振兴》《建设水美乡村 赋能乡村振兴》。农工党莆田市委会建议,结合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旅游需求,发挥水系的景观功能,建设和提升水景观,打造水景观品牌,开发以“水美乡村”为主线的乡村旅游精品项目,提升乡村的生态价值和美誉度。这些建议引起莆田市有关部门的重视。

  承办有为出实招

  提案提交后,相关承办单位积极回应,助推莆田市乡村振兴发展走深走实。

  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技术服务,莆田市农业局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以“绿盈乡村”建设为抓手,累计创建“绿盈乡村”780多个,推动乡村生态保护发展。

  莆田市财政局每年预算安排现代农业发展、现代海洋与渔业发展专项资金各约2000万元,支持农村绿色经济发展。据调研组了解,下一步,莆田市级财政将逐步加大对农村发展绿色经济投入,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农业方面投入。

  此外,莆田市科技局通过科技项目推动,引领农村经济走绿色发展道路,鼓励科技特派员围绕产业需求开展服务,积极引导莆田市企业与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开展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

  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了莆田产业振兴和乡村发展。如今,莆田市乡村振兴正在朝着实现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全面振兴,描绘“满园春色”新画卷。

  在荔城区,位于城市绿心的北大、东阳等村,水清岸绿,村庄逐渐成为文旅浪花的集结点,水上巴士等项目带动一系列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涵江区白沙镇狠抓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串珠成链”形成澳东红色研学示范带、萩芦溪白沙段休闲观光带等多元化旅游产业链条;秀屿区埭头镇,打造产业兴旺、生活美好、旅游繁荣的共同富裕示范区,依托三个村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海岛旅游、海洋文化旅游等。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莆田市新农村的新风尚已蔚然成风。这些成果农工党莆田市委会的同志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农工党莆田市委会将继续秉持初心,发挥界别特色优势,持续深化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推动莆田乡村振兴工作贡献莆田农工的智慧和力量。”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建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