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平潭贝雕

  平潭岛上沙质细白,海水清澈湛蓝,而且面积大,相互连接,背后有葱郁的防护林带。海上有岛屿岩礁,组合条件好,湾向性好。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9-19.9℃,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霜雪罕见,日照充足,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所产的贝壳品种繁多,形状各异,大的像簸箕,小的像米粒,其状又巧夺天工,俨然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杰作。对比他处所产的贝类,其壳质坚硬,自然美观,外壳格外绚丽多彩,一个贝壳可以磨出多层色彩,还具有独特的反光基因特质,是制作上等贝雕的良好材料。

  “平潭贝雕”是利用本地产的具有放光基因的天然贝壳,经雕琢和组合而成的工艺品。“平潭贝雕”的制作流程主要有选料、加酸浸泡、清洗、锯磨、雕刻、粘接、镶拼、上彩、罩光等数十道工序。其工艺技法有平面拼贴、块片浮雕、坯模造型、支撑结构、立体圆雕、螺细镶嵌、雕堆镂锯及化学处理等。“平潭贝雕”有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等艺术欣赏品,还有花瓶、果盘、茶几、橱柜、屏风等实用品,具有立体感强、小巧实用的独特风格。产品的设计从贝壳的色彩、纹理、外形内态、质地等方面入手,力求形、纹、色融合,因材施艺,既有自然美,又有手工艺技巧。

  “平潭贝雕”品种繁多,色彩绚丽,形状奇异,自然美观,壳质坚硬,质地细腻,形象生动,古朴典雅。其所选题材广泛,技艺高超,工艺精细,寓意深刻,极具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装饰性、实用性和欣赏性。

  1955年,平潭创办全国第一家贝壳工艺厂——平潭贝壳厂,经历了曾经的辉煌,20世纪90年代,平潭贝雕由盛转衰。为了重拾“平潭贝雕”产业发展,2017年成立平潭贝雕艺术研究院。2018年10月28日,“平潭贝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核准注册。福建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核准福建映象海坛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2019年,该公司被评选为福建贝雕(平潭)省级非遗传承单位。

  福建映象海坛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平潭贝雕艺术研究院共同建成了“平潭贝雕艺术专题馆”,场馆面积约2000平方米,主要推广展示“平潭贝雕”的文化、原料及精品,打造成重点旅游线路,提升“平潭贝雕”地理标志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设立营销区、休闲服务区等,每年接待访客数万人次,央视、新华网、福建省电视台、福建日报、平潭时报等数十家媒体专文报道推介。根据《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实施方案》,贝雕工艺人蒋心忠和詹胜入选省级乡村工匠名师,蒋心忠被推荐为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候选人,3名贝雕工艺人被认定为区级乡村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