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它是在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无性繁育和栽培,并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武夷岩茶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等。武夷岩茶之所以独具神韵,素负盛名,蜚声中外,主要是由于它具有优异的高贵品质所决定的。而决定武夷岩茶优异品质的:一是优越的生长自然环境;二是优良的茶树品种;三是优化精湛的制作工艺。

(1)优越的生长自然环境。①地理特点,武夷山碧水丹山,飞翠流霞、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三溪九涧十三泉、峰峦竞秀,溪涧争流。武夷山岩峰、山地、丘陵较多,西北地势高,且群峰耸立,能阻挡北部寒流的侵袭,气候温暖,寒暑变化不大,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三条溪流(九曲、崇阳溪、黄柏溪)和峰峦、丘陵相互交错,形成独特的微域气候,空气湿润、多雾。茶园主要分布在500m以下的丘陵低山、群峰环抱和山坑岩壑之中。②气候特点,武夷山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8-18.5℃,无霜期长,年降雨量在20000毫米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多雾形成大量的散射光,四周群山环抱,既无冻害,又无风害。③土壤特点,武夷山土壤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土壤,部分茶区的土壤为火山砾岩、红砂岩及页岩,土壤中许多植被残体遗留土中日益堆积,使表层遗留较厚,有机质含量高,PH5—6,非常适宜栽茶。④植被特点,植被繁茂,常见植物群落如杉、苦槠、白栋、马尾松、茫箕骨、蕨类。
独特的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的气候、土壤、水分、植被被优化组合的自然条件,为茶叶生理和生化过程物质代谢创立了稳定的生态环境,这是武夷岩茶鲜叶自然品质优异的外在因素。
(2)优良的茶树品种。武夷山素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山内生长着世代流传的有性群体茶树品种,当地人称为菜茶(即奇种)。这些有性群体,经过长期自然杂交后,演变出许多优良单株。历代的专家、茶农对这些单株分别采制,按成品茶质量是否优异为标准,经反复评比,对品质优异者,依据不同的特点命以“花名”。再从种种“花名”中评出“名枞”。工序严格,颇具匠心,这是武夷岩茶选育名枞的独到办法。最后,按其生长环境、茶树形态、叶形、发芽迟早、成品茶香型、栽植年代、神话传说等予以命名。武夷山岩茶品种繁多,品种资源丰富,当地茶农称有八九百个品种,据茶叶志记载有名可查的有264个。丰富的种子资源为武夷岩茶不断推陈出新提供了条件。
(3)制作工艺精湛独特。在决定岩茶品质的三大条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制作工艺。武夷岩茶制法精巧,是在炒青绿茶制作的基础上,承前启后、一脉相传,又不断创新和发展起来的。它取绿茶、红茶制法之精华、摒弃不科学的技术措施。
武夷岩茶初制工序繁多,工艺细致,其主要的有“采青、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拣剔,毛茶”。其中做青最为重要,武夷岩茶特殊的品质就在于做青。做青的过程是半发酵形成绿叶红镶边的过程,也是形成花果香的过程。
武夷山围绕“三茶”统筹发展,促进“三茶”融合,持续开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工作,主要完成以下工作目标。
1.经济效益
2022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2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7亿元。2022年,武夷山市干毛茶产量2.38万吨,产值26.18亿元,茶行业实现主业务税收1.25亿元,增长9.5%。
2.社会效益
在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武夷岩茶”以品牌价值720.6亿元、品牌强度918再次上榜,品牌价值比上年增加10亿元,连续6年位列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2位;正山小种红茶品牌价值188.58亿元,品牌强度879,位列茶叶类第七名。
3.生态效益
开展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工程,下发《国家级生态茶园示范基地行动方案》,重点推广福建农林大学廖红教授茶园土壤环境优化技术,陈宗懋院士绿色防控综合技术、省农科院张艳璇老师生物防治技术为主的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模式。燕子窠茶叶制优率提升20%左右,影响PM2.5的空气氮沉降和影响水质的水体磷污染分别减少30%和90%。燕子窠生态茶园基地列入国家“三茶”统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做好“两无化”文章,发展绿富美生态茶园》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