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寿宁泮洋村:红色共富产业赋能老区红火新生活

  硕果映金秋,丰收满家园。走进寿宁县大安乡红色老区村泮洋村绿安农旅融合产业园猕猴桃种植基地内,记者看到村民正进行采摘,果园中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今年的猕猴桃个个圆润饱满,品质高、口感好,希望能卖个好价钱。”泮洋村农户陈建炎熟练地将猕猴桃筛选、分拣、装筐。

农户正在采摘猕猴桃
农户正在采摘猕猴桃

  如何借助村企促成村庄与村民“双向奔富”,是泮洋村党支部成员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靠山吃山唱山歌。近年来,泮洋村深入开展“党建聚力为民,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大力发挥党员“三个带头”作用,推行“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模式,立足县委“1+4”特色产业格局,通过引进寿宁县绿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绿安农旅融合产业园,采取“互联网+农产品”“订单+农业”模式,通过微信线上销售以及与农业公司订单合作等方式,进行统一收购、统一售卖,确保产品供销稳定。

  为确保猕猴桃产业发展稳定、果品好,大安乡帮助对接省农业科学院、农林大学等专家学者对猕猴桃种植进行技术指导,针对猕猴桃病虫防治、整形修枝、采花授粉、大棚避雨栽培等提出改进建议,帮助提高果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基地还推出“我有一棵猕猴桃”认领计划,有效带动周边农户生产。

  “通过技术改良、科学管理,基地现在猕猴桃品质高、口感好,年产量在160吨左右,比往年增产20%,价格按大中小个头不等,最高可达40元1公斤。”泮洋村党支部书记陈乃春说道。

  产业兴带动百姓富。据了解,泮洋村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依托得天独厚的富硒富锌土壤资源,不断拓宽特色农业路径。不仅种植优质猕猴桃300亩,还引进种植非洲菊、葡萄、茶叶等经济效益好、投入周期短的产业项目。仅非洲菊的年产值就达70余万元,年均纯利润每亩1.5万元至2万元。还回引“新农人”吴鸿弟,流转土地10亩,建设淫羊藿育苗基地,育苗可达500万株,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村庄发展,带动了村企和群众双丰收,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大安乡党委组织委员缪武海说道。

  下一步,泮洋村将不断深化与院校产学研的深度合作,立足本地自然资源及生态特色,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加强科学种管,拓宽产业链条,力求实现增产增收增销协同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记者 茹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