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福建省直属各支部和全体党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论断和部署,体现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崇高情怀,对于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省级组织,2022年以来,农工党省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响应省直机关工委、省直机关文明办号召,由主要领导带头,持续发动省委会机关和农工党省直工委各基层组织党员自愿认筹认种抛荒农田耕地。2年来,省委会机关和省直工委27个支部300余名党员积极响应,累计认筹53.25万元,在宁德市寿宁县武曲镇认种抛荒农田耕地213亩,成绩得到了省直机关工委、省直机关文明办高度肯定,省委会志愿服务队连续荣获2022、2023年度“我在乡间有亩田”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1930年成立之初,农工党就继承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农民问题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问题,把农民作为中国革命最广大的主力军,代表农工平民的利益奋斗,采取并推行了一些扶助农民政策。1932年,十九路军在农工党人的主张下,在闽西开展“计口授田”试点,1933年"福建事变"期间,农工党人所主张的“立行耕者有其田,实现计口授田”,被纳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最低纲领十八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工党积极参与农村建设。1950年,农工党领导人章伯钧、郭冠杰、黄琪翔向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提交《建议民主党派参加土改工作案》。该提案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政协第一号提案。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10周年。为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巩固拓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成果,按照省委一号文件“深入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等耕地认领种粮活动,推进撂荒地复垦种粮”的要求,进一步夯实我省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根基,根据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持续深化“我在乡间有亩田”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精神,发出如下倡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工作重点。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清醒认识当前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切实稳住“三农”基本盘,帮助农村农民稳收增收。要在巩固提升、确保实效上下功夫。将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志愿服务作为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的一项实际内容,切实抓紧抓实,党员带动群众,机关带动社会,努力实现参加活动氛围更浓,群众知晓面更广,社会带动力更强,活动成效更好。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合理确定认领订单数量,确保认领双方共享收成。认种耕地要优先安排撂荒耕地,突出种粮,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要总结往年经验做法,发挥特色优势,因地制宜、久久为功,合力守牢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二、凝聚组织力量,发挥示范作用。省直工委各支部要响应倡议号召,积极动员部署,广泛发动党员自愿认筹认种弃耕抛荒田地,采取带头耕种、委托农户代耕代种、共享土地收成等方式积极认种耕地。要抢抓耕作时机,及时对接商议认种方案,推动抛荒土地复耕复种,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要通过认筹认种,体验农事劳动,助力乡村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注重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帮助解决加快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志愿服务,深入开展访贫问苦、尊老爱幼、扶困助残活动,送去农工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要发挥革命老区优势,利用福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优势,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三、注重活动实效,反对形式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不给基层增加负担。活动中,各支部要做到不拉大红布横幅,不插挂彩旗,不在活动现场设置宣传展板,不张贴标语,不搞签约仪式、启动仪式等,不作秀走场、走形变样,不弄虚作假,不伤害人民群众感情。要发挥智力优势,助力开展扶农惠粮政策宣传等活动,注重强化技术服务,协助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充分展现农工党参政报国、履职为民的良好形象。
“乡村兴,百业兴;粮食稳,天下安”。让我们主动作为,继续踊跃参与“我在乡间有亩田”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农工党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