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商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18日电 近日,福建商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组织了一支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闽台渊源颇深的漳州市平和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探寻闽台同根同源的文化底蕴

  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社会实践队共31人抵达平和县,正式拉开活动序幕。为了更好地了解平和县作为两岸关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实践队首先参与了由平和县团委精心筹备的由县委台港澳办、县侨联、县台联、县总工会共同参与的福建商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专题座谈会,深刻体会到平和与台湾深厚的情感纽带和文化共鸣。

  座谈会后,实践队参观了平和县博物馆,通过展品深入了解闽台两地的共同历史渊源和传统文化。随后,他们前往平和县埔坪村,探访了林氏宗祠建筑群,感受到了“双木为林,两岸一家”的深厚情谊。

  同时,实践队对当地居民进行了关于惠台政策和闽台融合情况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当地居民对惠台政策普遍持积极态度,认为这些政策促进了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感受闽台文化的交融与共鸣

  次日,实践队继续深入探索。他们走进了“林广兆纪念馆”,学习林广兆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及其在经贸与文化交流方面的卓越贡献。随后,在林语堂先生的故居,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他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和对世界的广阔视野。林语堂先生“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胸怀,成为连接两岸文化的璀璨桥梁。

  此外,实践队还探访了平和县小溪镇厝丘村的名人园,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对农业发展的深切关怀。实践队还探访了芦溪镇双峰村的卉宏兰花种养基地。在这里,台青创业者杨曜祯先生以他的创业故事,为实践队的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创新实践课。

  队员们不仅见证了平和琯溪蜜柚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台湾青年返乡创业历程,还通过访谈当地居民,进一步了解了农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调研成果将形成详细报告,递交相关部门,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见证闽台合作的典范

  7月12日,实践队前往庄上土楼,这座世界最大的方形土楼不仅是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也是闽台客家文化同根同源的见证。随后,在江丙坤生平事迹陈列馆,队员们感受到了闽台两地人民对和平与交流的渴望。

  午后,实践队攀登大芹山,并探访了大芹陆宜威士忌酒厂。这家由平和籍台商创建的酒厂,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典范。在三平文化园,队员们不仅感受到了信仰与红色的共鸣,也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通过实地调研,队员们不仅见证了闽台两地经济文化的深度融合,还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共筑美好家园,传承中华文化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福建商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的师生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还通过各类自媒体账号广泛传播了实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他们发布的视频、图文等内容,生动展现了闽台两地的深厚渊源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效增强了社会公众对两岸融合发展的认识和认同。活动同时还得到了“平和新闻”和“平和县团委”的专题报道。

  同时,队员们还计划将实践活动经历融入“行走中的思政课”等大学生视频展播活动,通过视频展示、案例分享等形式,扩大影响面。

  未来,福建商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将继续加强与台湾高校及地方政府的合作与交流,为推动海峡两岸的融合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