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5日电(李小英 潘迎冬)彩礼是以缔结婚姻为目的依据习俗给付的财物,蕴含着男女双方及家庭之间对婚姻的期盼与祝福,但高额彩礼反而可能成为矛盾纠纷的导火索。近日,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人民法院顺利执结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成功执行到位标的额33万元。
据了解,2022年初,林某与李某经人介绍相识并恋爱。不久后,双方按农村习俗订立婚约,林某陆续交付给李某彩礼、衣服钱、五金等共计40余万元,双方按农村习俗办理婚宴,并共同生活。随后林某多次要求与李某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均被李某以各种借口推脱,且李某拒不履行夫妻生活义务。经多次沟通未果,林某无奈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李某返还彩礼等共计40余万元。
法院结合审理查明的事实,考虑到双方共同生活的时间、彩礼金额以及当地的风俗,依法判决李某返还彩礼33万元。李某不服提起上诉,被二审驳回。判决生效后,李某并未向林某返还彩礼。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李某既不按照法院的通知报告财产,也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还款义务。
大田法院立即采取执行措施,通过网络查控,将李某名下的银行卡和网络资金账户按执行标的依法冻结,并再次主动联系李某,告知其银行账户的定期存款如被法院直接扣划,将导致其多年定期存款利息的损失。李某对法院此善意文明执法之举表示感谢,心理防线也有了松口,此时执行干警进一步对其释法明理,引导其换位思考,并引导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地依法解决问题,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李某同意主动履行还款义务并当即分两次将33万元转账给林某,该案得以成功执结。
婚姻家庭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妥善处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切实感受,还关系到社会稳定。近年来,大田法院不断探寻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执行新模式,即注重法律的严肃性,又将善意文明执法的理念贯穿其中,在达成案结的同时,又保证了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