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小微企业如何突破质量瓶颈?

  核心提示

  小微企业是社会经济的“毛细血管”,虽个体微小,但数量多,作用不容小觑。

改进后的远拓电子标准化车间
改进后的远拓电子标准化车间
福鼎国子生态茶业公司通过技术改进后的萎凋温控车间
福鼎国子生态茶业公司通过技术改进后的萎凋温控车间
宁德三都澳采用的新型塑胶渔排
宁德三都澳采用的新型塑胶渔排

  受制于缺乏质量管理意识与手段,小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遇到不少困难。如何破解?我省连续五年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精准帮扶近1000家小微企业。今年我省将围绕全省县域产业布局和“强企强链强县”,突出质量管理体系赋能和产业带动,帮扶不少于200家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涉及企业的质量管理过程、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等方面。这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有助于提升其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这场持续开展的行动中,小微企业如何突破质量管理瓶颈?又给自身带来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为此,记者近日探访了泉州、宁德多家企业。

  从小散乱到标准化

  走进位于泉州市南安霞美镇的远拓电子有限公司,厂房整洁明亮、物料摆放有序,流水线上的员工正按照标准娴熟地进行操作。公司生产的产品包括手持对讲机、车载电台、防爆机器等。

  “去年在同行业销售普遍缩水20%~30%的情况下,我们的销售量反而上升20%。”远拓电子总经理陈清添告诉记者,“我们是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的受益者。”

  不过,多年前陈清添也摔过跟头。2015年,公司想拓展海外市场,一位澳大利亚的客户来公司现场考察,临走前留下的一句话让陈清添很是扎心:“这个厂怎么这么小、这么乱。”当然,单子也没谈成。

  几年前,第一次把产品打入欧洲市场的陈清添一开始就吃了哑巴亏,问题还是出现在质量管理上。一位欧洲的客户反映,收到的产品不满足他们的检测标准,要求退回更换合格产品。出口的产品如果退回来,相当于进口,就要重新填写报关单,手续繁多,退回来的费用远超订单金额。为了留住客户,陈清添承诺重新发一批货,不合格产品任由对方处置。这一单就损失了当年近半年的利润。

  吃一堑,长一智。“小微企业想提升质量管理,有一定的瓶颈。我们接触的圈子比较窄,基本是本行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相对落后,也不知道该找谁解决。”陈清添说。

  2021年,远拓电子成为南安市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试点企业之一。“我们吃过亏,伤过,痛过,所以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

  “根据地方产业特色,选择有强烈质量管理提升意愿的企业作为提升行动对象,依托认证机构成立专家组,深入现场把脉问诊,查找企业质量管理短板,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泉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江景灿介绍。

  在精准帮扶下,由于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市场不断拓展,第二年远拓电子就成功转为规上企业,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国家级高科技企业、福建省中小型科技企业。“产品七成出口,畅销欧洲、美国、加拿大等58个国家和地区。”陈清添乐呵呵地说。

  在车间大门旁边,有一个圆球形的防静电装置。“员工身上容易带有静电,在组装零部件时,员工身上的静电容易损伤对讲机的芯片,造成质量不稳定。在专家的建议下,安装了这个防静电装置。”陈清添介绍。

  墙上的“生产车间管理目视看板”上公布着质量方针、月生产计划目标、工艺执行情况、消防安全等许多信息……在厂房内,处处可以看到改造后的细节。“海外客户来考察,特别注重这些管理细节。他们过来,先是让我们打开电脑,看我们的管理体系,认可之后,才开始看产品。那位曾经批评我们公司又小又乱的澳大利亚客商,现在变成我们的固定客户。”

  从单点突破到多点开花,泉州专门针对小微企业成立专业技术攻关小组,以“链主企业”为主线,解决上下游产业链质量痛点问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石狮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涉及面料、漂染、水洗、成衣等生产企业,成品质量问题往往涉及整条产业链。去年,有家成衣企业发现牛仔裤存放一段时间后出现“手撕易开裂”的问题。为此,市场监管部门组织上下游企业的面料、漂染、成衣厂家的技术人员,并邀请研究机构专家联合攻关,解决了牛仔裤“易开裂”的问题,为相关企业减少近25万元的经济损失。

  从空白到规范

  宁德市蕉城区三都澳海上牧场,彩色的新型塑胶渔排绵延不绝,蔚为壮观。

  时光拉回五年前,这片海湾却是另一番模样,数以万计的传统“木质+塑料泡沫浮球”网箱密布海面,被海水浸泡而破碎的木头、塑料泡沫四处漂浮,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而新型塑胶渔排则解决了这一难题,以高密度聚乙烯为原材料,具有环保、稳定性强、抗台风、抗紫外线、抗老化等特性,受到养殖户的欢迎。

  在宁德翰腾水产三都大湾海域养殖基地,深水抗风浪塑胶环保网箱平稳安全,网箱里水面宽阔。“这里有22口,每口23平方米。我陆续替换掉传统渔排,更换成新型塑胶渔排,质量牢靠得很,再用几年也没问题。”宁德翰腾水产的负责人王海兵高兴地说。

  然而,宁德塑胶渔排的生产也曾经存在乱象。前些年,由于缺乏质量标准,当地企业的产品不合格率达40%,对海上养殖造成不利影响。

  位于宁德市霞浦县的福建亚特兰塑料制品公司的主业是生产新型塑胶渔排,虽是一家小微企业,但企业各个生产环节井井有条,从原料投放到热熔拼接,从吹塑成型到成品冷却,全都是由机器设备一体化操作,极大保证了产品品质的稳定。

  “我们2019年进入这个行业,当时海上养殖塑胶产品尚无国家、行业标准及省地方标准。产品标准不统一,市场不规范,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我们急着找办法解决。”福建亚特兰塑料制品公司负责人林敏介绍,宁德市质检所技术人员多次协同监管人员到企业,帮助企业掌握产品标准,按标准组织生产,指导选择适用的计量器具和正确的测量方法,确保出厂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在宁德市产品质量检验所塑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抗氧化、强性、韧性等项目检测,塑胶渔排样品要经过熔体流动速率实验、老化实验、热力学实验、炭黑含量实验……

  迄今为止,这个全省首家塑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已获得了47个标准、70个参数检测能力授权,改变了长期以来宁德塑胶渔排产品能抽不能检、外地送检时效长的局面。而因为有了检测能力,针对新型塑胶渔排的生产才逐步形成质量体系、产品标准,实现有效规范的监管。宁德市塑胶渔排产品合格率逐年提升,总体合格率从2019年前的40%提升到目前的98.7%。

  从凭经验到靠数据

  福鼎,越来越多的农民因白茶而发家致富。

  太姥山镇方家山村是坐落在太姥山西南麓的一个畲族村落,村民世代种茶制茶,茶厂遍地开花。国子生态茶业公司厂房内飘出阵阵茶香,公司负责人钟而洲是位“90后”。

  从一开始的小作坊、几十亩的茶山,再到后来盖新厂房,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国子生态茶业公司原有粗放的经验管理弊端愈加显现。原先,茶叶加工的关键过程主要依据经验管控,质量不稳定,影响了公司品牌化发展。“采用科学的质量管理理念、工具方法加强和规范管理,已成为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钟而洲说,白茶作为一种轻微发酵茶,萎凋工艺过程控制是白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过程。但是凭员工经验,通过观察白茶的状态和颜色判断,无法确保白茶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而且萎凋室内常因各个点温度、湿度不均匀,容易出现芽叶萎凋程度不一致问题,产品质量受到影响。几年前,公司引进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萎凋关键过程的工艺参数校准进行修正并严格控制,用精准的数据说话,使得白茶产品感官品质(审评)和水分化验一次交验合格率由之前的80%提升到100%。

  “茶叶鲜叶质量也是影响白茶品质的关键环节。之前,公司对茶叶鲜叶的验收缺乏统一的验收规范,特别是农残的检测没有对应的快速检测技术,要等到成品后才委托第三方检测,若混入有农残超标的鲜叶,将造成同批次加工的白茶受到污染的风险。”钟而洲说,为此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通过规范茶叶鲜叶进料验收和加强对农户管理,避免个别农户的农残超标的茶叶鲜叶影响整批次成品的质量,每年因此减少损失近6万元。

  随着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国子生态茶业公司已成为福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福鼎,像国子生态茶业公司这样的茶企还有许多,3年来,福鼎67家茶企在帮扶下完成了质量管理认证的提升。

  企业只有自己主动作为,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目前我省有不少小微企业主动加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认证检测监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以问题为导向、以方法为引领、以措施为抓手,结合不同小微企业行业特点及调研诊断情况,为企业单点定制个性化的提升行动方案,让小微企业从吃过苦头到尝到甜头、找到奔头。而小微企业也应转变思维,从“要我去做”到“我要去做”。只有这样,这场持续开展的质量认证提升行动才会产生更大的作用。(记者 林智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