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26日电 近年来,闽侯县妇联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推动“党建领航、经济领跑、民生领先”行动,在扩大工作覆盖面、畅通联系服务妇女渠道、打通基层“最后一公里”、提高做妇女群众工作本领上持续发力,创新建构“520”巾帼志愿服务模式,打好志愿服务发展“组合拳”。
“5”:坚持“五心”工作法,促进志愿服务凝聚力
坚持党建核心、妇女中心、公益齐心、发展恒心、文化信心“五心”工作法。积极联动各方资源,切实为妇女儿童办实事解难事。一方面发挥阵地服务功能,打造“家校社”妇女儿童生活圈,在社区(村)或学校设立执委工作室16个、家庭教育实践基地4个,带动巾帼志愿者积极开展育儿辅导、亲职教育、家庭纠纷调解、家风建设等服务;另一方面发挥社会力量,培育女性社会组织带头人、巾帼志愿者典型,促进社会力量、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妇女儿童事业。不断孵化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和行动力的志愿者队伍313支,联动宣传部、教育局、公检法司等部门建立“两中心一室”等巾帼志愿服务站点300余个,开展志愿服务规范、志愿服务技巧、志愿者团队建设等培训300余场,常态化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2600余场,惠及群众近6万人。先后打造“首邑木兰”巾帼志愿服务、“红雨伞”权益维护、“青榄家园”绿色家庭服务等品牌项目,进一步促进巾帼志愿者在基层治理、文明实践、扶困助弱、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作用。
“2”:搭建“双通道”,增强志愿服务行动力
“向下服务”,回应基层妇女群众需要。一方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在助困帮扶、就业发展、家风廉政建设、文明实践、环境美化、乡村振兴等板块持续发力。如委托闽侯县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青榄家园”绿色家庭服务项目,从环境、社区、家庭三个层面开展绿色家庭创建行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联”字优势,促进巾帼服务提质扩容,联合县总工会等单位,常态化开展“城市驿站”志愿服务。通过开设每日“爱心茶摊”、开展“首邑啄木鸟”随手拍行动、配合闽都民俗园管理服务中心开展义务讲解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小窗口”服务“大民生”,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她”力量。
“向上提升”,搭建志愿服务资源联动平台。县妇联立足于巾帼志愿服务的发展需要,整合各方资源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妇联干部、妇联执委为主导力量,通过联动融合教育、公检法、总工会、团县委、社会工作等领域人才,开展“首邑木兰”服务、“暖心赋能”行动,定期走访县域各类有需要的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企业20余次,为其提供发展指导、技能培训、跨部门合作联动活动10余场,深度联结10余家企事业部门单位,赋能覆盖313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伍,有效形成志愿服务合力,不断精细化特色志愿服务。
“0”:服务“零距离”,提升志愿服务影响力
关爱困境妇女儿童。组织妇联干部、执委、巾帼志愿者开展慰问困难妇女儿童等120余名,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10万余元。开展“春蕾计划”“翰坛助学”等爱心助学和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创建“顶梁柱母亲”驿站,充分走访、摸排县域内困难母亲,筛选确定10名低收入“顶梁柱母亲”作为帮扶对象,整合社会资源,为其提供就业机会。每年为农村低保、建档立卡、残疾妇女及计生独生子女母亲、二女扎母亲等8000名女性购买“女性安康保险”,为福建东飞环境有限公司闽侯分公司79名女环卫工人各赠送一份女性安康保险。
维护女性权益。用好妇联维权热线和基层妇女维权三制示范点,建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强化与司法、公安、法院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建立一支有328名成员的,以乡镇(街道)、社区(村)妇联主席、执委为主体,其他热心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春蕾安全员队伍;搭建“妇女/儿童+妇联+社工+公检法司+社区+志愿者”六位一体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网络,通过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红雨伞”家事辅导室以及“红雨伞”维权队伍,共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2023年以来,共妥善接待化解来电来访14件,婚姻家庭排查60余件,将矛盾纠纷发现、稳控、化解在基层。
涵养家教家风。“首邑木兰”微家服务开展以来,巾帼志愿者积极宣传普及科学家教,为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科学育儿、家风学习、夏令营等多元服务630余场,覆盖妇女儿童22000余人次,在全社会倡树新时代家庭观,推动营造家庭家教家风的浓厚氛围。
服务乡村振兴。以“结对子·种文化”“我们的节日”等作为载体,联合县卫健局等单位开展爱国卫生月现场宣传活动,引导妇女和家庭在人居环境整治、文明生活习惯养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发动全县313支巾帼志愿服务队、3000余人次参与“护河爱水 清洁家园”行动;在甘蔗、荆溪、廷坪等乡镇开展“习习文明风 相约实践林”“绿色生活 你我共建”等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提供市民便民服务7000余人次;同时推进移风易俗、敬老孝老、垃圾分类等各类志愿服务在乡村落地生根,不断丰富和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内容。
下一步,闽侯县妇联将继续发挥“520”巾帼志愿服务模式作用,持续打好志愿服务发展“组合拳”,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常态性、广泛性,为加快建设科教名城、产业强城、宜居新城,推动闽侯县新时代现代化滨江新城高质量发展作出巾帼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