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漳州开发区:“撂荒地”变成“希望田”

  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10日电(高立璇)近日,在漳州开发区白沙社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里,清运车、推土机等机械正在忙碌作业,通过清杂、回填、翻新,改造完成的田地种上了番薯苗,原本荒芜的农田即将重新披绿、焕发生机。

  白沙社区南侧永久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工作是白沙社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计划用75天时间,改造回填44.68亩土地,目前进度已完成70%。为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白沙社区居委会与群众面对面做思想工作,采取农户自愿和集中规划的方式进行改造,推动土地整理工作顺利开展。

整改好的田地已经种上了番薯苗。高立璇摄
整改好的田地已经种上了番薯苗。高立璇摄
农户正在田地上灌溉。高立璇摄
农户正在田地上灌溉。高立璇摄
未进行土地整理的低洼田地。高立璇摄
未进行土地整理的低洼田地。高立璇摄

  “这一片是社区低洼地带,每年雨水多了庄稼就容易被淹,因为收成不好,慢慢就没有人种了。”据了解,在土地整理工作开展之前,白沙南侧永久基本农田为地势较低的盐碱地,划分零散,在雨量较大时常常会受涝灾影响。此次土地整理回填低洼土地高度,配建灌溉机井和水渠,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农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了耕地保护和利用。

  接下来,白沙社区将引导居民群众牢固树立耕地红线意识,对已整理完成的地块做好后期管理,实现耕地质量提升、耕地功能恢复、耕地生态建设,让“沉睡”的土地重新“活”起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