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泉州市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制五年“成绩单”公布

  11月6日上午,泉州市召开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制五周年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五年来,泉州市消防救援队伍不断提升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能力,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目前,改革转制任务已完成。

发布会现场。泉州消防 供图
发布会现场。泉州消防 供图

  五年来,全市共接警出动11.12万起,其中火警3.12万起、抢险救援3.68万起、社会救助3.57万起,营救或疏散被困人员1.57万人,出动车辆17.3万辆次、出动警力102万人次。

  这五年来,泉州消防救援队伍改制都有哪些举措和成果?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许志辉介绍说,泉州市委市政府出台《进一步强化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 坚决防范重大火灾风险若干措施》,率先在全省细化明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体系,市县镇三级均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建立完善消防工作部署、检查、督导、考核机制,健全行业部门情况通报、会商研判、联合检查等制度,消防安全责任逐级压实。

  泉州消防创新“一委一站一队一中心”(即消防安全委员会、基层消防工作站、专职防火队、消防勤务中心)基层消防治理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9个“消防救援勤务中心”,挂牌成立163个镇(街)消防工作站,明确895名专(兼)职在编人员从事防火工作。此外,聚焦民生期盼和安全底线,各级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全市低收入群体消防安全“四个一”工程(即1个漏电保护器、1个烟感报警器、1个灭火器、1个逃生面罩),累计投入“智慧用电”系统、电动车智能充电桩、逃生面罩等技防物防措施27.5万余套,城乡公共消防服务进一步普惠化。

  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即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组织实施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泉州消防统筹开展群租房、“三合一”、自建房、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等20余个专项治理,对晋江鞋业、南安水暖、洛江树脂加工等12个突出行业领域集中整治。同时,出台《强化厂房仓库火灾防控工作十五条措施》,实施7大类重点行业领域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提升行动,累计检查单位10.1万家,督改火灾隐患12.8万余处,分级督办整治142处重大火灾隐患,筑牢了安全防线。

  泉州消防建立健全全市联调联战应急指挥平台,与公安、应急、交通、电力、气象、水利等建立预警、会商、协作制度,将89个乡镇专职消防队和24支社会救援队伍纳入统一指挥调度,大大提升了救援效率。此外,广泛开展行业职业技能练兵,今年举办了全市首届“刺桐杯”消防运动会,这是泉州市首次举办的规格最高、科目设置最全、参与人数类别最多的消防行业赛事。

  值得关注的是,对标“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泉州市应急管理局与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先行先试,统筹社会力量资源,按照“应急、消防部门共同建管”的原则,遴选7支社会应急队伍,于2020年在全国率先成立首个社会应急救援联勤中心,队伍涵盖山岳、水域、地震救援、坍塌、道路救援、通信、后勤保障等方面, 现有正式队员586人,预备队员和志愿者近1000人,救援车辆200余辆、装备物资4000余件。联勤中心救援队伍除参与泉州应急救援外,还随国家消防救援队伍圆满完成赴赣、豫、浙及闽北抗洪抢险救援任务。今年,联勤中心的蓝天救援队远赴土耳其参与国家地震救援,走出国门、打出泉州名片。

  泉州还出台了《泉州市市级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试行)》,首次评选市级应急救援队伍22家,从队伍建设、指挥调度、救援行动、规范管理、队伍保障等方面,提升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健康可持续发展。

  “消防工作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隽表示,应急和消防部门不仅在“消”的救援工作方面有高效的联动机制,在“防”的方面也按照“大安全、大应急”的职责定位,与消防部门做到“同向发力、凝聚合力、传导压力”。

  “通过五年的改革实践,全市消防救援事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消防救援队伍正朝着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方向不断迈进。”许志辉表示,泉州市消防救援队伍将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中心任务,固本强基,全面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护航泉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消防力量”。(记者 陈诗婷 实习生 张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