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厦门市工商联“四抓四强”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建设

  引导商协会走好中国特色商会组织之路,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组织依托作用,是党中央交给工商联的政治任务。厦门市工商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构建依存度更高、获得感更强、成长性更好的商会生态圈。目前,市工商联系统260多家商协会改革发展蹄疾步稳,组织覆盖、自身建设、功能作用不断加强,组织活力日益增强;主管的商协会有150家,其中异地商会128家、行业商协会16家、特定对象商会3家、其他综合类商会3家,而且还在因应时与势不断成立增加;街(镇)商会组织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会员数近40000个,覆盖了全市经济类社团组织总数的60%以上。

  一、抓制度强规范,有序推进商协会改革发展

  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先后出台厦门市工商联《关于加强对所属商协会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行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基层组织成立、换届程序》和《团体会员运行规则》,与市民政局联合出台《厦门市异地商会登记管理办法》等,为商协会改革发展明确目标和着力点。加强与市非公办、市民政局等单位沟通协调,研究乡镇街道商会登记管理等,探索培育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商会组织的新路径。履行业务主管单位职责,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为依据,不断健全由会员大会、理事会、会长会和监事会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基本达到权责明确、协调运转、制衡有效的治理目标。开展会长候选人资格审查和综合评价,认真把好人选关、材料关、程序关。

  二、抓党建强引领,有力引导民营经济勇担历史使命

  成立所属商协会行业党委,明确党建工作和统战工作在各类商协会覆盖目标,目前已有125家商协会成立了党组织,党建覆盖率达80%以上;举办党建研修班、开展“强党建促发展”行动、评选党建工作示范单位,摸索符合商会实际、具有工商联特色的“红青庭”党建联品牌,厦门市南安商会、三明商会分别被全国工商联和省工商联确定为党建工作示范单位;按照“一二三四五六”引领要素,即一个主旨、两个健康、三条措施、四观四信四爱四典范、五个关键词、六个时机,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用好陈嘉庚纪念馆和厦门商会历史陈列馆两个教育基地,引导商协会在共建共享中,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万企兴万村和百商万人献血等光彩公益活动。2018年以来,发动近250家会员单位参与东西部精准扶贫(捐款2720万元、捐物1030万元),26家民营企业在临夏州投资,82家会员单位结对帮扶省内163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疫情以来近2000家会员单位捐款捐物超亿元助力疫情防控;上千家会员单位接力开展了十届“百商万人献血”活动,累计献血量超400万毫升。

  三、抓基础强服务,有效促进会企的高质量发展

  以“工商联+N”内容为举措,深化“店小二”综合经济服务活动,完善“网上工商联”会员数据库工作平台,为会员企业提供法律指导、政策咨询和融资等服务;会同公检法司等部门深化“百所联百会”、商事调解中心、涉企合规评估“三个平台”建设,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品牌建设为载体,持续巩固深化厦门企业日、“以商引商”、“四走”调研、“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等品牌,推动形成“1+3+N”品牌体系;搭建微信小程序预约平台,为所属商协会开展“一站式”年报审核服务;连续多年举办商协会专职秘书、秘书长、党支部书记和统战工作联络员、会长、经营管理和年轻一代等品牌培训班,每季度举办一次商协会秘书长联席会,努力提高商会履职能力;积极与境外商会社团建立合作联系,发挥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中介所”和“服务站”作用。

  四、抓典型强激励,有质推进争树标杆示范

  在全国率先出台市级“四好”商会考评标准,从统筹班子建设、团结教育、服务发展等维度,引导商协会规范自身建设。推荐47家商协会获评全国或省级“四好”商会,认定3批次96家商协会为厦门市“四好”商会和“十佳四好”商会,推进六区工商联全部获评全国工商联“五好”县级工商联,两个区获评“五好”标杆县级工商联,指导近40家商协会筹备成立、近百家商协会顺利换届,厦门市工商联推动基层组织高质量发展案例被上级部门作为改革创新案例加以推广。(厦门市工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