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闽商杂志】连续28年保持福建县域经济首位,晋江凭什么?

  1月6日下午,泉州市委书记张毅恭带领市委常委班子成员前往晋江,重温感悟“晋江经验”,汲取奋进前行力量。

  2022年是福建省晋江市撤县建市三十周年,也是“晋江经验”提出二十周年。

  中国式县域现代化

  “一座县城,因砥砺奋进而沧桑巨变,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写下耀眼篇章。一种经验,因高瞻远瞩而历久弥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重要路标。”

  改革开放初期,晋江人多地少,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1978年,晋江地区生产总值仅1.4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典型的农业穷县。

  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习近平同志亲自领导和推动了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实践探索和理念创新。

  1996年-2002年期间,习近平同志七下晋江,到企业、进社区、访农村、走基层,为晋江市挥毫泼墨写下了一份宝贵的经验——“晋江经验”。

  //

  2002年8月20日,人民日报刊发习近平同志撰写的《研究借鉴晋江经验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于晋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标志着“晋江经验”在全国的正式提出。由此,“晋江经验”走向全国、闻名全国。

  “晋江经验”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县域现代化的思路,是中国非公经济从孕育到成长、从发展到壮大的一个缩影,是地方政府与“草根力量”协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动探索和积极实践。

  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晋江被中央主流媒体誉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典范、中小城市建设样板”。

  成绩瞩目

  在“晋江经验”的引领下,陆域面积占地仅649平方公里的晋江用福建省1/200的土地创造了全省1/16的地区生产总值,连续28年保持福建县域经济首位。而拥有50家上市企业、42个中国驰名商标的晋江,涌现出安踏、恒安、利郎、盼盼、柒牌、七匹狼等一大批在不同领域蓬勃发展、蜚声中外的行业领头羊。

  如今,晋江已打造形成1个超2000亿元的鞋服产业集群、1个超千亿元的纺织产业集群,以及食品、建材两个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汇集中国“鞋都”“伞都”“体育之都”“拉链之都”等十余个国字号头衔于一身,已从“闽南晋江”变成“世界晋江”。

  数据显示,晋江市共有367家次企业参与243项国家标准制修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和研究中心103个,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8个,1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数量居全国县域前列。运动鞋产量约占全球20%,品牌男装产量约占全国25%,休闲食品约占全国20%,外墙陶瓷约占全国60%……

  在“晋江经验”的引领下,“十户人家九户侨”“漂洋过海下南洋”的晋江人,从“耕洋牧海”到“洗脚上田”,从“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创企业到“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在披荆斩棘中创造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的同时,始终保持着爱拼、敢拼、善拼的精神品质。

  20年光阴白驹过隙,20年奋斗波澜壮阔。在晋江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2021年名义生产总值达到改革开放初期的2059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第四,城市投资潜力、营商环境位列全国县域第二。不仅如此,“晋江品牌”更是走向世界,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中保障运动员和各国人士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凭借科技创新集体“出圈”。

  在“晋江精神”的指引下,晋江人民始终保持敢拼、爱拼、善拼,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接续奋斗、不懈拼搏。

  创新驱动

  晋江市加快推进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县(市),着眼于“企业、平台、人才”三大创新主体,每年科技扶持资金占所有政策补助50%以上;实行全市科研平台归口管理,推动三大本硕高校、九大平台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相辅相成的创新平台体系;对接中轻科研板块、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等资源,打造集研发、转化、产业化为一体的创新综合体。

  2021年10月,晋江成立全省首个县市级科创委员会,负责全市科技创新领域重大工作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全面规划、统一安排、统筹协调处理重大科技创新问题。

  数据显示,晋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从2017年的85家增长到2021年的409家;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7年的30.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6亿元。

  “晋江经验”指引下的泉州市,晋江、南安、石狮、惠安、安溪等县域经济突破上行,带动泉州实体经济持续壮大。20年来,泉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从2002年1081亿元,到2013年突破5000亿元、2020年突破1万亿元、2021年达11304亿元。目前,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安溪5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其中晋江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四。

  风雨不动安如山,赖有砥柱立中流。面向未来,传承和弘扬“晋江经验”,就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的教诲,立足本地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有特色的探索实践,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以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三年,晋江市力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突破300亿元,继续谱写晋江县域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