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创中国”纺织鞋服产学融合会议在泉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流行色协会、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会议围绕泉州纺织鞋服产业,探索设计与产业要素的创新增长点,将时尚设计与科技、文化、商业等创新要素深度融合,助力提升泉州纺织鞋服产业的时尚竞争力和话语权。
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泉州被中国科协确定为福建省唯一的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先后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流行色协会等21个国家级、省级学会建立起初步的合作关系,在搭建创新平台、探索合作模式,推进科技资源、研发机构、成果孵化、项目落地等初步合作,旨在借力全国学会智力和人才优势,打造“科创中国”泉州“样板间”。


泉州市科协通过牵线搭桥,聚焦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动员和组织所属学会主动融入试点城市建设,先后建立了3个国家级“科创中国”学会服务站: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福建蓝深环保“科创中国”服务站,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科创中国”服务站,中国流行色协会—晋江劲霸男装有限公司“科创中国”服务站,强化学会赋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以实干实绩助力“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推动科技经济融合。
搭建平台 释放科技之力
自“科创中国”试点工作实施以来,泉州市科协以“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建机制、搭平台、促合作基本要求,打造“三站一室”引才平台体系。“三站一室”即:学会服务站、专家站、院士站、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
据了解,在学会服务站引领之下,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内部研发项目80余项,研发项目成果转化率近50%,每年新增专利约150件;福建蓝深环保有限公司通过定期邀请学会服务站专家教授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与技术咨询服务,进站专家分别为北京林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6所科研院校15位著名专家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解决企业技术需求、发展瓶颈,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
截至目前,泉州共建设院士工作站11家、专家工作站20家,学会服务站32家,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1家。
建立机制 实现双向对接
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研创中心总监魏书涛深刻认识到独行快,众行远,唯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于是先后推进公司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研究“基于雪上运动项目人—板—环境特征的高性能雪板研发与示范应用”“织物基柔性可穿戴传感材料与器件制备及应用关键技术”等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
福建蓝深环保“科创中国”服务站通过与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签订“产—学—研—创”实习基地,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及就业岗位,带动就业能力;在创办的2021年度排水与污水处理专业技术研讨及产品推介会及开展泉州市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等专业知识培训上,也进一步提升泉州市环保技术人才的知识体系、思路布局、有效助推泉州市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升级。既未落下基础设施的“硬件”支撑,同时也确保制度环境的“软件”保障,从而革除体制机制积弊,打通科技向经济赋能的通道,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和各个方面。
把脉问诊 破解产品痛点
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成立服务站后,聚集行业内技术方向与技术攻关方式,征集技术创新点并共同研发解决,与中纺学石狮产业研究院专家团队以及武汉纺织大学专家团队进行技术创新交流。在进站专家的指导下,三六一度创新研发中心研发了科学的服装保暖功能的验证方法,用于三六一度品牌保暖功能服装的功能验证中,解决了服装保暖功能的验证依据问题。
针对村镇污水处理情况,福建蓝深环保“科创中国”服务站进站专家通过指导“MBBR脱氮工艺试验与应用开发”的科技研发项目,通过技术攻关研发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不仅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推动福建省城镇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提升水处理设备产品工业技术水平,促进福建省环保(水处理)行业升级。
据悉,泉州“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正从“创品牌”向“求实效”、从“搭平台”向“植内涵”、从“扩面”向“提质”、从“提供场景”向“营造生态”转变,逐步走出“舒适区”,挺进“无人区”,努力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泉州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泉州将围绕传统产业升级,促进“科创中国”资源落地,引导每一家科技企业、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能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在新的征程上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记者 陈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