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晋江:共育幸福“石榴籽”,灌溉民族团结花

  石榴花开晋江红。晋江市现有民族成分51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12.55万人,有12个民族行政村、7个少数民族自然村(角落),集中招募外来少数民族务工企业11家,是全省民族工作重点县(市、区)。近年来,晋江市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2018年晋江市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称号,2021年晋江市民族宗教局荣获“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可喜成果。

  今年以来,晋江市委、市政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工作放在全市工作大局中统筹推进,在市财政预算中编列民族扶持补助资金251万元,位居全省县级首位。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天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传芳亲自研究民族村发展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带队走访民族学校、考察民族企业,关心员工、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此外,晋江市全力支持民族聚居镇一一陈埭镇申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9月份,晋江抓住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契机,组织开展了“喜迎二十大,福籽同心爱中华”晋江市第十五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掀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热潮。

  走实:创新方式,将创建工作落细落实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已成为晋江市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市民族宗教局总结以往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的经验做法,创新宣传方式,围绕“喜迎二十大 福籽同心爱中华”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落细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奖答题,利用手机端,通过答题互动,让群众了解更多少数民族相关信息,了解晋江市少数民族相关情况,传播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举办线下活动,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少数民族服饰体验、民族融合主题演讲、民族团结趣味猜谜……一系列精彩的线下活动,让群众在互动中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魅力;举办“百籽同心·喜迎二十大”摄影图片展,通过摄影作品,生动记录晋江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新变化,进一步宣传展示全市民族工作的发展成就;公交车变身“行走的”宣传窗口,在全市384辆公交车的LED屏上滚动播放民族团结相关宣传标语,利用公交车的使用广泛度和普及度,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走深:丰富载体,将创建工作纵向深入

  晋江市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进宗教场所”等六进活动,不断开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深化“进机关”活动,在公安、教育、市场服务中心等部门进行普法宣传,部分镇组织干部职工参观民族村文化馆,深入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并组织趣味问答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维护民族大团结意识;深化“进企业”活动,晋江市领导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企业发展情况,深入考察陈埭宇踏公司等少数民族企业,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少数民族员工生活状态,对少数民族员工服务体系建设给予高度肯定,帮助企业、少数民族员工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此外,在市民族宗教局的指导下,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举办2022年《无界山海 欢聚热爱》361°民族融合文艺晚会,为公司外来少数民族员工准备了精彩的演出,并为外来少数民族困难员工发放慰问金,充分展现公司对少数民族员工的关怀,让外来少数民族员工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深化“进乡镇”活动,龙湖镇、内坑镇、东石镇、金井镇等少数民族村所在乡镇,举办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活动,猜灯谜、主题演讲、歌咏比赛等活动陆续开展,以活动形式丰富群众生活、普及民族政策、增进民族团结;深化“进社区”活动,双沟社区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利用第三方平台,推出有奖答题活动,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和社区橱窗等各类宣传阵地,加强活动宣传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深化“进学校”活动,霞美村畲族小学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畲族文化彩绘墙、畲族文化展示板,营造浓厚的民族氛围,并积极举办主题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书法比赛等,引导学生们学习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深化“进宗教场所”活动,充分利用宗教场所的LED屏和宣传展板,展示民族团结进步相关宣传标语,并在场所入口处摆放《晋江市第十五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主题活动》宣传手册,积极引导教职人员与信教群众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扩大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覆盖面。

  走心:主动作为,将创建工作深入民心

  晋江市少数民族人数众多,少数民族在晋生产生活情况是晋江市委、市政府、市民族宗教局关注的重点之一。为提高少数民族在晋生活质量,提升少数民族的生活幸福感,2022年晋江市人民政府发放市级少数民族补助资金,截至9月共发放176万元,用于陈埭镇岸兜村民族团结回廊、少数民族便民网格服务站、石榴籽路灯工程,金井镇岱峰中心小学礼堂配套设施设备等八个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民族村改造工作,通过考察走访,发现民族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意见建议,与有关部门共商改造计划,改善民族村居民环境。市民族宗教局积极作为,主动靠前,引导推动晋江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与内坑镇霞美村村委会达成结对共建,以科技助力民族村乡村振兴;排查登记少数民族困难户,有关领导带队登门拜访,关心慰问,了解生活情况,在霞美村得知一困难户在办理残疾证过程中遇到困难,聆听困难户心声,耐心记录困难户的需求,积极对接残联部门,寻求解决办法。晋江市佛教慈善基金会“金秋助学”行动,今年向16名贫困少数民族大学生发放助学金,据了解,“金秋助学”活动自2020年起,截至目前累计向贫困少数民族大学生发放助学金28万元,以实际行动奉献爱心、传递温暖,向社会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晋江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晋江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村经济建设,为少数民族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促进民族团结,共育幸福“石榴籽”,灌溉民族团结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