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疫情反复和居民收入预期转弱影响,三季度财报显示,上市房地产企业净利润进一步出现下滑,房企正经历新一轮生死大考。
在债券违约、业绩下滑的背景下,头部房企继续以断崖式态势减员。与此同时,融资端也正在加大力度,助力房企熬过寒冬。
亏损面扩大
近期 A 股上市房企三季报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数据显示,已披露三季报的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为5.31万亿元,同比减少45.8%,权益口径为3.71万亿元,同比减少46.3%。前三季度房地产板块归母净利润为21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4.4%,降幅较二季度下降了9.4个百分点;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0亿元,较去年同期167亿元大幅下降,房企亏损情况愈发严重。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亏损的房企有35家,既有国资背景的北辰实业、中交地产、云南城投等,也有蓝光发展、阳光城、华夏幸福等出险房企。其中,阳光城、北辰实业归母净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303.81%和352.07%,跌幅较大。
尤为引起关注的是,“招保万金”元老级的存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利润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万科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70.5亿元,同比增长2.17%;金地集团归母净利润为33.36亿元,同比微增0.83%;保利发展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30.94亿元,同比下降3.61%;招商蛇口归母净利润为29.57亿元,同比大降53.44%。
房企业绩集体下滑或亏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疫情、市场下行等外部因素促使结算收入大幅减少;第二,结转项目毛利低,毛利率持续承压;第三,受市场景气度持续低迷的影响,房企普遍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推动销售回款提速,在综合评估销售回款和资产规模之后多数房企计提资产减值;第四,停工之下利息资本化减少、财务费用上升;第五,合作项目增多致使少数股东损益占比提高。
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分析说,多重因素造成行业“跌多涨少”的基本面,单家企业其实很难对抗整个大势的压力。近几年房企销售额增速逐渐下降,部分房企房地产结算收入增速也将逐渐下降。此外,高地价压低了房企盈利空间,房企结算毛利率持续走低。
闽系房企加速自救
在披露的前三季度财报中,闽系房企也不容乐观。
10月28日,世茂股份发布三季报。报告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05亿元,同比下降70.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亿元,同比下降131.98%。
阳光城和泰禾集团的归母净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303.81%、309.83%、352.07%。
多家闽系房企在推进境内外债务的重组,加速自救,化解自身债务危机。




世茂集团在10月3日发布公告,就三季度的经营状况及债务重组进展进行说明。世茂集团表示,目前仍在讨论境外债务潜在可行的重组建议方案,不过鉴于集团规模和复杂性,相关尽职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世茂方面称,与大华银行在9月初就香港九龙大窝坪项目签订了融资协议,涉及金额103亿港元,以取替原有项目贷款融资。这项再融资安排能够促进该项目的持续施工,同时也可能成为世茂集团债务重组补充增信措施资产包的一部分。
11月1日,旭辉地产进行了一场组织架构和人员调整,将部分集团的职能单位合并、裁撤,还将皖赣区域合并进入了上海区域。从调整的结构看,裁撤的部门主要是投资、设计部门。这意味着接下来旭辉的主要思路,是尽可能多地减少支出,将资金用在保经营、保交付上。
在债务重组公告发出后,林中发了条朋友圈,称旭辉拒绝躺平,只是蹲下,蹲下意味着重心更稳,意味着为了来日更好地站起来。
被称为“小万达”的宝龙地产,在7月26日发布公告,第四批2022年票据的所有尚未偿还本金额及其应计利息,于到期日2022年7月25日到期并应支付,宣布美元债正式违约。
宝龙在7月初开始对即将到期的美元债进行要约交换,以延长公司债务的到期日、强化资产负债表及改善现金流量管理,以时间换空间。
在对债务进行管理的同时,宝龙亦有采取处置资产等方式缓解流动性。但宝龙地产资产处置进展慢于预期,其在上海和杭州的部分写字楼和长期租赁服务部门的销售状况也远落后于计划。
不断到期的债务让原本脆弱的房企苦不堪言,各大地产集团都在奋力度过这场群体性危机。
市场有望转暖
凛冬将至,在房企人人自危的的市场环境下,来自民企融资端的好消息接踵而至,提振市场信心。
11月8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称,在人民银行的支持和指导下,将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预计可支持约2500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后续可视情况进一步扩容。
中债信用增进公司发布《关于接收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房企增信业务材料的通知》,指出为加大对民营房地产企业增信服务力度,意向民营房地产企业可填写项目需求意向表提出增信需求。
受此消息影响,11月9日, A 股与港股地产板块应势集体大涨,且领涨两市。
在此前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央行行长关于房地产的表态也提振了市场信心。“人民银行鼓励银行通过'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已售住房建设交付,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近期,房地产销售和贷款投放已有边际改善。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我们相信房地产市场能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对于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多的还是小范围的和推荐式的,此次对于民企融资则显然放开了标准和门槛,有助于更多企业进行融资和发债。不过,房企现金流的来源不仅取决于融资端,销售回款同样至关重要。
中银证券认为,当前政策力度尚不足改变行业基本面弱复苏的态势,供需两端走弱的压力仍在,预计在政策利好加持下,四季度表现会优于前三季度。
市场恢复之路将缓慢而曲折,可以从存量房交易的率先企稳中看到城市住房需求并没有消失,各大房企能否于危机中求生存,于变局中开新局,仍有待市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