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陈梁桢:在为民服务中践行从警初心

  中新网福建新闻10月12日电 陈梁桢,33岁,2016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长汀南车站派出所四级警长。从警6年来,他扎根基层一线,坚守从警初心,虽置身平凡岗位,但他却深感责任重大,日常执勤巡逻,要警容严整,有十足的“震慑力”、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剔除安全隐患,更要走好服务群众旅客的“最后一公里”,在旅客需要的时候,随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旅客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在长汀南站派出所工作的6年里,陈梁桢始终不忘为民服务的宗旨信仰。疫情期间,他巡逻执勤时总会备上一些口罩,遇到旅客口罩损坏,便主动拿给他们更换;夜里车站闭站,他仍要细致地对候车区进行巡视,以免有粗心旅客遗失遗落行李物品;每天饭点,在岗亭内,他的电台也总打开放在桌前,只有有旅客报警求助,他便聊下碗筷,迅速回到站区帮助旅客。面对面为旅客排忧解难,在一次次为民服务的点滴小事中,他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价值和意义。

  为群众旅客的安全感、满意度而奋斗,陈梁桢不遗余力,在一次次的为民实践中,他不断总结经验,旅客进站后行李物品遗失,多半是遗落在安检口;候车期间钱包、手机不见了,多半是休息时不慎滑落;有小孩和家人走散了,要第一时间询问进站路线,发动在岗民警协助寻找。陈梁桢说,年初,铁路公安在站区醒目位置都张贴了报警标识,每张报警标识上还印有编号,这不仅方便了旅客在遇到麻烦时,能尽快报警求助,也更容易让民警能迅速根据标识位置找到旅客。

  前不久,旅客张女士急匆匆的来到派出所报警,称自己从长汀南站广场的自助取票厅出来走到进站口附近时,发现电子书不见了,返回寻找也没有找到,只好报了警。接警后,他立即展开工作,结果发现张女士的电子书是在取票厅取票后被放在取票机旁,后被一名男旅客捡走了,并已乘火车离开了长汀南站,据此,他又通过列车乘警找到了该男子,最终帮张女士找回了遗失的电子书。为表示感谢,张女士当场写下一封感谢信。直到如今,他都把这封感谢信夹在工作日志里,常常鼓舞自己,要用心用情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不负从警初心,不让旅客寒心。

  旅客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陈梁桢在客运执勤岗位上始终坚持的信念。每天,小小的客运执勤室都会迎来各种各样的旅客求助:有和家人在站区走散的,有第一次来长汀南不知道怎么乘坐公交的,有在车站遗失了充电器、钱包的....。。他在一次次热心帮助旅客排忧解难中,总结出了“初心不改系群众、细心调解化矛盾、耐心引导寻线索、贴心提示助安全”的“四心”工作法。陈梁桢说,“四心”就是要做旅客群众的“知心人”,把每一件好事都办到他们心坎上。

  客勤的工作忙不完,客勤的故事也说不完。陈梁桢总是忙并快乐着。9月的一个夜晚,一名70来岁的老大爷来到客运执勤室找到陈梁桢求助,称自己想购买回山东老家的火车票,但没带身份证。陈梁桢见老人夜里独自出行,神情凝重,似乎有难言之隐,便请老大爷坐下,又倒来了热水。在陈梁桢的细心询问下,老人终于说出实情,原来自己与儿子发生口角,一时气急便准备连夜回山东老家。得知情况后,陈梁桢一边耐心劝导老人,一边与老人的儿子取得联系。在知道家人正焦急地四处寻找自己后,老大爷瞬间就心软了。半个小时后,老人的家属赶到了长汀南车站派出所。看着老人和家人重归于好,陈梁桢觉得这个夜晚过得忙碌且充实。

  这样暖心的瞬间还有很多很多。在他看来,这些事虽然平凡,但都承载着“平安”二字的分量。为了让旅客安心,他无数次奔跑在从派出所到站台的路上,在开车前将遗失的行李物品交到失主手上;为了让旅客放心,他穿起雨衣冲入雨中,挨个商铺询问,直到找到和母亲走散的孩子;为了和旅客交心,他事事处处为困难旅客着想,给着急的旅客倒上一杯水,把腿脚不便的老人扶到站台,让焦急的失主在派出所休息静候佳音,自己冒着高温酷暑去开展工作。今年以来,他化解各类纠纷矛盾21起,为旅客及时寻找丢失的贵重物品17件,挽回旅客财物损失4万余元,先后帮助旅客寻回走失家人2次。日复一日,他在岗位上默默书写着为民答卷。

  “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这是陈梁桢写在工作日志扉页上的一段话。秋天的阳光照进了岗台,照亮了陈梁桢年轻又热情的脸庞。在他身后的藏蓝色墙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闪闪发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