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疫情防控形势向好 宁德鲍鱼产业“投苗备售”忙

  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27日电 (余汕康)27日,走进位于福建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斗帽海域的南涵再生资源利用发展有限公司鲍鱼养殖基地,便看到工人们正佩戴口罩、间隔有序,忙碌开展着喂养鲍鱼、投放鲍鱼苗、按销售规格划分鲍鱼等工作。

宁德三都镇鲍鱼养殖户正在作业。余汕康 摄
宁德三都镇鲍鱼养殖户正在作业。余汕康 摄

  “我们根据鲍鱼不同时期的成长情况进行区分喂养,比如幼年鲍鱼喂养小海带、成年鲍鱼喂养龙须菜等,加上这片海域本身就适合海带、龙须菜生长,这对鲍鱼来说也算是在吃‘本地粮’了。”正在给鲍鱼投喂饲料的工人笑着向记者介绍。

宁德三都镇鲍鱼养殖户展示鲍鱼苗。余汕康 摄
宁德三都镇鲍鱼养殖户展示鲍鱼苗。余汕康 摄

  “我们这有黄金鲍、绿鲍、绿杂鲍……每年的五、六月份是鲍鱼销售旺季,今年三至四月份共投放鲍鱼苗超2000万只,为来年的售卖旺季作准备。”南涵再生资源利用发展有限公司投资人陈永谈说,随着宁德市疫情防控转入“动态清零”阶段,蕉城的鲍鱼产业也迎来了“投苗备售”期。

宁德三都镇鲍鱼养殖基地工人劳作忙。余汕康 摄
宁德三都镇鲍鱼养殖基地工人劳作忙。余汕康 摄

  “每年三四月份三都港内水温保持在12至18摄氏度,十分适宜鲍鱼苗茁壮成长。”蕉城区驻派三都镇科技特派员陈斯介绍,三都港属内港,受台风影响小,水体环境优良,水流波动不大,先天养殖条件优越。

宁德三都镇海域养殖的黄金鲍。余汕康 摄
宁德三都镇海域养殖的黄金鲍。余汕康 摄

  据了解,三都镇从九十年代末引进鲍鱼养殖体系,目前已形成完整的鲍鱼产业链及规范的销售模式。目前,三都镇所属周边海域总计有养殖户500余户,养殖网箱规模达25000到30000余口,年生产鲍鱼数量可达7500吨,年产值可达5亿元以上。

  陈斯说,近几年通过引入外来鲍鱼与本地鲍鱼进行杂交培养,形成优质品种同时也让鲍鱼养殖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据介绍,疫情防控期间,三都镇周边海域海上鲍鱼养殖基地每日做好环境消杀、工人登记、体温检测等工作,防疫、生产两不误,助力海产品养殖业稳健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