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泉州已建1733个益农信息社 共享惠农红利

  中新网福建新闻12月24日电 (林荣义 王江霞)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家庭农场……依托多个载体为益农信息社注入新的活力。记者24日从泉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泉州已建成1733个益农信息社,可享受贷款贴息、金融服务、税收优惠和项目扶持等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红利。

  益农信息社又称“12316”村级信息服务站,是农业农村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旨在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缩小数字鸿沟,将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延伸到乡村和农户。通过开展农业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培训体验服务,提高农民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问题和日常健康生活等问题,实现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活信息服务。

  截至目前,泉州市已建成的1733个益农信息社中,有标准社422个、专业社596个、简易社715个。每个益农信息社选聘1名村级信息员;全市除鲤城区、丰泽区和泉州台商投资区外,已建设9个益农信息社县级运营中心。

  益农信息社、晋江益农投资发展公司是一家致力乡村田园经济发展的企业,为助力该企业建成5000多亩高标准农田,晋江农商银行携手省级科技特派团队,授信1亿元“福农·农田贷”,发挥融智、融资、桥梁的作用,串起“产业+技术+金融”发展链条。

  南安农商银行针对当地农村人口多、裸房数量多特点,将“乡村振兴安居业务工程”作为重点项目,对南安市412个村居授信42亿元,并成功为1.46万户村民提供20.28亿元的“安居贷”。

  泉州市农业农村局还联合财政部门出台《泉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实施方案》,将农业贷款贴息对象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拓展到农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农业中小微企业等益农信息社经营主体,撬动银行资金、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激发益农信息社的经营新活力。

  据介绍,《方案》围绕泉州民营经济发达、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的特点,将贴息对象拓展到贴息上限方面,最高达可到已付利息的70%,这将缓解益农信息社等中小微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压力,增强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能力。今年以来,泉州市累计落实享受各项涉农优惠政策金额达2.03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