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首届民族英雄陈化成文化论坛在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举办,这也是两岸专家学者首度携手举办陈化成历史人物的文化论坛。
本次论坛通过研讨、论坛、展览等形式,弘扬民族英雄陈化成廉政、兴文、爱国等高尚人格,挖掘和研究两岸民族英雄陈化成历史,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百余人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本次活动。厦门、金门两地青少年现场“云”合作,分别以诗歌朗诵与战鼓表演的形式,表达对陈化成将军的崇敬之情。

陈化成生于福建同安(今福建厦门),是清朝高阶军官,曾任台湾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江南提督等要职,不仅在福建、上海及江浙地区有着社会影响力,其一生在金门、澎湖以及台湾地区都留下了历史遗迹。1842年的上海吴淞口,陈化成面对英军,拒绝议和主张,坚守炮台,不做逃兵,后中弹牺牲,以身殉国。其英勇殉国的事迹感动百姓,百姓尊其为提督城隍,享民间万年香火。
上海、厦门、台湾均曾建有“陈公祠”,台湾和上海宝山命名有“化成路”“化成桥”。现如今在厦门市思明区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陈化成陵园、厦门市文保单位陈化成祠、厦门市涉台文物陈化成故居等重要文化资源。
论坛上,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立足于陈化成在两岸的历史史迹,围绕陈化成所体现的民族英雄气节,从不同研究角度展开研讨活动。活动还邀请了上海陈化成纪念馆前来参会,通过论坛形式将厦门、金门、上海、新北四地陈化成史迹进行联结,多维度展现民族英雄陈化成的故事。
“对民族英雄的崇拜、学习和纪念,是保留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原副会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张铭清认为,缅怀陈化成的英雄事迹是为了“鼓励我们面对困难和问题,从英雄的事迹当中汲取勇气和力量,解决困难,勇往直前”,这是纪念民族英雄陈化成的现实意义。
“疫情没能阻断两岸同胞对民族英雄的景仰。”厦门市民俗学会秘书长李志勇对此深有感触,虽然因疫情的缘故,此次论坛不少台湾学者专家只能以线上的形式参与,但在两岸同胞的通力协作下,历史的脉络渐渐清晰,展现了两岸同胞对于民族英雄的热爱,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赤诚之心。
厦门市民俗学会和厦门市思明区正公忠城隍庙文化传习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论坛后续将出版陈化成论文集,通过海峡两岸的多位专家学者全维度地解读陈化成所体现的民族英雄气节。明年恰逢陈化成将军殉国180周年,届时将举办两岸迎城隍民俗活动、“化成情,城隍缘”两岸青少年书画展等一系列文化纪念活动。
本次活动由厦门市思明区社科联指导,福建省民俗学会、厦门市思明区正公忠城隍庙文化传习中心主办,厦门市民俗学会、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厦门市思明区畅德青年汇联合承办。(记者 卢超颖 李奇 陈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