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居全国前列 十大乡村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支撑

  11日,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 “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农业农村厅专场)举行。发布会邀请到福建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陈明旺,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全顺,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赖诗双,介绍福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陈明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居全国前列

  具体成绩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有效落实,稳粮惠农政策力度持续加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稳定在1250万亩、500万吨以上,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成绩保持全国前列。“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裕,肉蛋奶、果茶菜菌等量足质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居全国前列,在满足省内需求的同时,为丰富国内市场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立足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创建3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4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了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古田食用菌、平和蜜柚、光泽肉鸡等9个特色产业百亿强县和79个十亿强镇、146个亿元村,打造“福农优品”福建优质农产品品牌,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推动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林竹、畜禽、水产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全价值链提升,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是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坚持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动农业发展由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农业生产设施化水平全面提升,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70多万亩,建成设施农业240多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取得重大进展,“圣泽901”白羽肉鸡打破种源完全依赖进口局面,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超过98%,科技特派员服务覆盖所有建制村。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大力推行投入品减量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化肥、农药使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居全国前列。

  四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2019年实现现行标准下4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四个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提升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五是农业农村改革纵深推进。把深化改革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制定出台一批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实施意见,基本确立全省农业农村改革的“四梁八柱”。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1562万亩承包地确权到471万承包农户,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整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清产核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股份合作制改革基本完成。全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到17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2021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29元、居全国第6位,增幅连续11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六是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不断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省市县三级全面完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出台乡村振兴“十条措施”,整合一百亿元资金推进“百镇千村”试点示范建设,如期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全面展开乡村建设“五个美丽”创建,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全省实现村村通水、通电、通硬化路、通客车和光纤4G网络、有线电视,农村公厕、卫生户厕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全面构建,所有乡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春粮已丰收到手,实现“三增长”

  今年省内散发的疫情对粮食生产有哪些影响?目前省内粮食生产形势如何?预计今年全年粮食生产情况如何?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全顺表示,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全省粮食生产形势较好。

  今年春粮已丰收到手,全省春粮面积83.2万亩、总产量24.6万吨、单产295.5公斤,实现“三增长”。夏粮面积稳中有增,早稻插秧146.1万亩、春种旱粮62.4万亩,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秋粮生产有序推进,中稻插秧387.9万亩,晚稻插秧基本结束,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近年来,福建省各地持续加大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副厅长赖诗双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要求,全力以赴把两个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完成好、落实好,力争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重点突出“六个持续”:一是持续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按照“多规合一”和“阳光规划”要求,积极推进7900个村庄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力争到2023年实现村庄规划管控全覆盖。二是持续提高农村改厕质量。大力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新改建农村户厕4.8万户以上,因地制宜改造升级一批老旧公厕,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全面普及。三是持续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提升治理村庄9000个以上,加快乡镇生活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5%以上,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四是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推动373个乡镇全镇域落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中心,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五是持续提升农村居住品质。整县、整镇、整村开展既有农房综合整治,整治裸房33万栋以上,强化新建农房风貌管控,精选100个具有一定规模、资源良好的集镇居民集中区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六是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工程,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000公里以上。建立完善从源头到水龙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新改扩建规模化集中式水厂300处、管网3万公里以上,力争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0%。

  我省将突出抓好五项工作,持续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下一步在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上,有哪些新举措?厅长陈明旺表示,在接下来的“十四五”后半段,我省将突出抓好五项工作,持续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突出集聚集群。重点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3”就是建设3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就是建设2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就是建设100个农业产业强镇,最后一个“2”,就是要打造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从而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

  二是突出三产融合。坚持全产业链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鼓励发展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网销新模式,整省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可能留给农民。

  三是突出品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是特色农业的“地域名片”。近年来我省创建了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古田银耳、长汀河田鸡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区域公用品牌,为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我省将继续支持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福建名牌农产品,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福农优品”,不断提高福建优质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是突出龙头带动。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壮大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队伍。鼓励龙头企业强强联手、并购重组,组建大型企业、产业联盟,推动更多农业龙头企业上市融资,树立一批龙头企业标杆。强化示范带动,引导更多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五是突出科技支撑。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联合攻关,提升优质绿色水稻、特色果蔬、食用菌、高产蛋鸭等育种研发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农业新品种。实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大力推广适合丘陵山区、特色作物生产的小型机械、智能机械,提升“数字农机”服务水平。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十四五”将新建高标准农田400万亩以上,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我省还将积极推进农业智能化提升工程,推广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化新技术新装备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记者 张立庆 实习生 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