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第三届中国・闽台休闲渔业论坛在福州举办 共论渔旅融合发展之道

  今日,第三届中国・闽台休闲渔业论坛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渔旅融合发展和渔业渔村振兴”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了省海洋与渔业局领导及相关处室,各设区市、有关县渔业主管部门,集美大学、渔业互保协会、休闲渔业企业管理及从业人员等嘉宾出席,共谋渔旅融合发展之道,助力渔业渔村振兴发展。

  此次论坛由中国休闲垂钓协会、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集美大学、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指导,福建省渔业行业协会、协同创新院海洋分院、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主办。 从2019年起“闽台休闲渔业研讨会”连续两年在福州渔业周上成功举办。今年根据办会规模、档次和实效提升的要求,“闽台休闲渔业研讨会”更名为“闽台休闲渔业论坛”。

邱章泉致辞 李文平摄
邱章泉致辞 李文平摄
论坛现场 李文平摄
论坛现场 李文平摄

  据了解,今年以来,省海洋与渔业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上福建”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培育新型业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完整的休闲渔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助推休闲渔业产业发展。持续加大对休闲渔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着力提升“水乡渔村”品牌和效益。目前,全省“水乡渔村”198家。2020年,省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全福游,有全福”全域旅游的重点,创建首批30家“金牌旅游村”,以“水乡渔村”为品牌的休闲渔业影响力将不断扩大。

  福建还着力打造渔业特色文化,继续办好各类渔业博览会和宁德“大黄鱼节”,福鼎“鲈鱼文化节”,石狮、晋江“开渔节”,平潭、南平“钓鱼节”等活动,打造特色渔业民俗文化品牌;打响“渔家宴”、“渔家乐”、“渔家客栈”等独具特色的休闲渔业品牌。

  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邱章泉表示,台湾休闲渔业起步早,产业链条发达,产品形式多样,在打造特色休闲渔业文化的同时,也培育出独特的休闲渔业区域公共品牌,形成了汇聚人气财气的品牌营销模式;台湾近年来强化渔港码头休闲渔业功能,打造魅力渔港码头,促进渔港码头功能多元化;在产业服务方面,台湾重视发挥协会作用,协会服务功能、运作机制较为完善成熟,台湾渔业协会功能强大,承担着渔业辅导管理、渔事技术培训、渔村青少年培育、家政改进推广、渔航安全设施维护、渔业资金融通、渔船渔民海难救助、渔民生活改善、渔业保险等职能。“台湾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比较借鉴。”

  下阶段,省海洋与渔业局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着力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休闲渔业发展道路。 联合集美大学休闲渔业创新发展中心和省渔业行业协会,对2008-2020年期间评选出的十三批共198家“水乡渔村”的发展现状、行业形态等开展调研,围绕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提出“十四五”休闲渔业发展规划,推进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海上养殖与生态旅游相融合,推进“三区四核百渔港珍珠链”建设工程,新建、升级改造和整治维护225个渔港和避风锚地,建成17个中心渔港、15个一级渔港,培育一批样板渔港。完善渔港配套服务设施,努力打造集渔船停泊补给、水产品集散加工、休闲渔业为一体的渔港经济区。加快“渔旅结合”全产业链发展,新增一批“水乡渔村”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和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到2023年,培育“水乡渔村”、渔家乐、休闲垂钓等经营组织100个,创建省级“水乡渔村”示范基地30个。建设提升渔业文化公园,发掘传承妈祖文化、惠安渔女文化、建瓯坑里弓鱼传统工艺等渔业文化。

  此外,继续举办“大黄鱼节”“鲈鱼文化节”“开渔节”等特色渔业民俗节庆活动,继续办好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厦门休闲渔业博览会、中国休闲渔业高峰论坛,探索新形势下休闲渔业产业发展思路和路径,进一步深化休闲渔业的国内外合作与跨界交流。

  论坛期间,省海洋与渔业局海经处作休闲渔业政策解读;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休闲渔业作保险政策解读;福建农林大学陈秋华教授作了《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的报告;厦门大学林壁属教授作《休闲渔业与游钓目的地构建》的报告;集美大学休闲渔业创新发展中心王淑红教授作了《休闲渔业助力渔村振兴》的报告;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杨小强主任作了《福州金鱼,倾力打造城市名片》的报告。台湾企业、专家进行了视频分享,省内典型企业作了经验分享 。此外还举办了招商引资签约、战略联盟签约。(记者 陈楠 卢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