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柘荣法院多举措织密涉企司法服务网 优化营商环境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法治是护航企业前行的坚固堡垒。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人民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聚焦企业急难愁盼,以“司法最优解”破题营商环境优化,通过前端治理、中端发力、后端延伸等方式,打出涉企服务“组合拳”,交出一份有温度、有力度、有速度的“法治答卷”。

  精诚联动,助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

  针对县域部分金融机构因放贷审查不规范、解纷渠道单一导致金融纠纷频发的问题,柘荣法院主动牵头,与金融监管部门、辖区金融机构协同发力,成立“金融纠纷诉非联动调解中心”,并组建工作专班,精准对接县域特色产业——针对“普惠金融+茶园”“普惠金融+果园”“普惠金融+小微企业”等不同业务场景,灵活匹配调解员与解纷方案,并系统规范普惠金融司法协同的原则、流程与模式,让每一起金融纠纷化解都有章可循。

  柘荣法院进一步畅通解纷渠道,建立常态化会商机制,每月与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召开座谈会,复盘典型案例、梳理共性问题。在司法确认、支付令、实现担保物权等非诉解纷方式上持续突破,牵头制定《柘荣县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操作规范与指引》,详细列明非诉方式的适用条件、办理流程,还附上标准化文书模板,让金融机构和群众“一看就懂、一用就会”。2024年以来,该院办结金融纠纷114件,成功化解110件,发出支付令29份,收回贷款1351.5万元。

  精进机制,推动失信企业“动态清零”

  2025年以来,柘荣法院探索建立县域失信企业“动态清零”联动工作机制,联合多部门构建失信企业“预防-惩戒-修复-退出”全链条灌流体系,着力打造“信用柘荣”品牌,实现县域失信企业“动态清零”。通过“大数据筛查+人工审核”双驱动,将失信企业分为“可修复型”和“应退出型”两类,建立预警台账,实施差异化监管。对有意愿、有前景的“可修复型”企业,联合县发改局推出“信用修复一件事”标准化流程,提供从提醒、指导到修复的全流程服务;对“应退出型”僵尸企业,畅通“执转破”渠道,加快市场出清。

  同时,柘荣法院从诉前签订“诚信诉讼承诺书”、诉中法官释法析理、诉后告知拒不履行后果到执前引入听证程序,着力构建一套贯穿诉讼全流程的失信防控机制,以有效遏制失信企业新增。随着“动态清零”机制的深入推进,柘荣县企业诚信意识明显提升,自动履行率大幅提高,2025年至今,涉企执行案件结案率69.57%,同比上升98.17%;完毕率39.58%,同比上升69.86%;对7家企业采用信用修复机制,促进自动履行36.68万元,目前已实现县域注册企业在柘荣法院涉执企业失信名单“动态清零”。

  精准把脉,助力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柘荣法院积极延伸司法服务,完善法企联动机制,先后出台《“规上企业全域行”大走访活动方案》《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常态化深入辖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服务。通过“面对面”的法律咨询、“点对点”的风险排查,精准把握企业的法律需求与潜在风险,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此外,柘荣法院还创新推行服务企业“五个一”做法,通过“向企业家寄送一封信,发出一份风险须知,推出一批典型案例,出具一份体检报告,建立一份服务台账”等方式,实现定制化服务、精准化把脉、专业化开方、针对性治疗、实质化治理,着力构建法治护航“全链条”。2024年以来,该院共走访企业57家,出具《法治体检报告》7份,发放法律宣传资料1500余份,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20个。(供稿人:柘荣法院 占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