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厦门黄厝街区:文明新风织就"黄金丝带" 新时代文明实践带赋能城乡治理

  东南网11月5日讯(本网记者 卢超颖 通讯员 沈斌)日前,漫步厦门思明区滨海街道黄厝街区,沙滩边文明新风与海韵交织,街巷中城中村治理现代化图景徐徐展开。作为思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厝街区以“文明街区+实践特色”模式,串联“五金”文化脉络,通过共商共治、主题活动、生态实践等举措,将文明新风织成惠及居民与游客的“黄金丝带”,成为城市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生动样本。

街区常态化组织沉浸式生态活动,引导市民走进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厝社区供图
街区常态化组织沉浸式生态活动,引导市民走进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厝社区供图

  据悉,思明区于2024年创新打造全省首条新时代文明实践带,该项目获评福建省城市文明建设十佳优秀创新案例。2025 年,该区进一步延伸建设路径,以“1+10”模式打造街道级实践带,黄厝街区凭借独特的滨海区位与人文底蕴,成为其中的标杆代表——其实践带以塔头社为起点,通过文明铛铛车连接溪头下、黄厝、茂后三社,串联“黄金沙滩、流金岁月、金榜题名、开门见金、金山银山”的“五金”文化脉络,让文明实践可感可触。

  创新“五+”机制 共筑共商共治家园共同体

  黄厝街区的文明底色,源于“多元联动”的治理智慧。为破解城中村治理难题,街区整合62家商家共同体成员与118名房东协会代表,创新推出“五+”议事协调工作法,将多方力量凝聚成治理合力,切实解决民生与发展痛点。

  针对节假日“停车难、费用高”的突出问题,商家共同体联合社区、大物业等开展多轮协商,推出“24小时内封顶15元/ 辆、出入不限次数”的节假日专属停车优惠,仅2025年10月1日至8日国庆期间,便为入住塔头片区的过夜游客车辆提供便利,有效提升游客体验。在消防安全领域,通过议事机制动员,商家与房东积极配合消防技改,最终实现100%整改验收合格,为居民与游客筑牢安全防线。

  多彩主题活动 激活街区商业与文化双活力

  为让文明实践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黄厝街区围绕传统节日与商家特色,策划系列主题活动,成功吸引年轻客群,实现客流与销售额双增长。据黄厝塔头文明商家联盟主理人蔡新哲介绍,街区曾结合端午、七夕、中秋等节点,联合商家共同体派发 1000余张消费券,精准激活消费活力;商家们还发挥自身优势,凭借导游经验与自媒体技能,主动为街区宣传引流,让黄厝之美被更多人看见。

  文化赋能更成为街区亮点:台青团队设计的“塔牌”,既是文明传播载体,也是逛吃攻略,实现“文明+文创+文旅”深度融合;老知青讲述的岁月故事、台胞的创业历程,搭配凤梨酥等特色美食,让文化体验融入日常。此外,街区贴心设立免费休息驿站、饮水点,沿街店铺开放共享空间,为环卫工人、新就业群体提供便利,让文明服务覆盖每一个角落。

  沉浸式生态实践 让文明理念扎根生活

  在黄厝街区,文明实践不止于人文服务,更延伸至生态保护领域。街区常态化组织沉浸式生态活动,引导市民走进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巡逻队参与中华白海豚、文昌鱼守护行动;“走芒果大道、参观知青楼、探访大队部” 等特色路线,则让参与者在重温历史、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深化文明认知。

  如今的黄厝街区,以共商共治绘就宜居家园,以主题活动激活发展动能,以生态实践传递文明理念。这条串联文化、服务与生态的“黄金丝带”,不仅成为思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亮丽名片,更为城中村治理现代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黄厝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