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汪燕妮 图/记者 刘东华)近日,厦门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布《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海韵路等115个地名命(更)名的批复》,一批带着地方记忆与时代气息的新地名正式“上新”。

115个地名命(更)名涉及六区,其中100条道路命(更)名,新命名95条道路,还有井美里等15个居民点新命名。这些新路名中,有的古韵悠长,延续着乡土的印记;有的温润吉祥,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让我们一起走进几条极具代表性的路,读懂厦门这座城市的“地名温度”。
城市记忆
连接曾厝垵和上李社区 曾里路传承曾厝垵印记
思明区的一些路名兼顾了旧时记忆与现代地标。“曾里路”位于滨海街道,连接曾厝垵和上李社区。历史上,曾厝垵曾有“曾里”“曾家沃”“曾家湾”等别称。以此命名,是为了“传承曾厝垵发展印记,保留原有‘曾里’别称”。
而“海韵路”的命名则更为直观,该路位于滨海街道,临近厦门大学海韵校区,南起龙虎西二里,北至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南门。取“海韵”二字,既呼应了地标,又显得简洁风雅。
美好祝愿
福缘路寓意“聚福纳缘” 增添浓浓的吉祥色彩
与此同时,一些地名则寄托了美好的祝愿。湖里区禾山街道五缘湾北社区的“福缘路”,西起枋湖南路,东至穆厝南路。其“福”字寓意福气满满,“缘”字则取自“五缘湾”。据解释,“福缘”二字寓意“福气绵长、吉祥如意、聚福纳缘”,为这个片区增添了浓浓的吉祥色彩。
传承历史
忠义堂路纪念抗倭义士 濠门巷路明朝曾设巡检司
除了名称的雅化,许多新路名还致力于传承历史。位于集美区后溪镇岩内村墩上社的“岩墩路”,路名的“岩”字采自附近的“岩通路”“岩兴路”;“墩”字则取自清朝末年当地所属的“东墩保”。这一命名体现了“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思路。
海沧区的部分新路名“故事性”十足。位于东孚街道山边社区的“忠义堂路”,途经当地民俗点“忠义堂”。据记载,抗倭义士李良钦曾在此组织武会,传授棍法以抗击倭寇,其爱国精神被后人传颂至今。
而“濠门巷”则将历史拉回了明代。该路位于嵩屿街道贞庵村,根据《明史》记载,明代的“濠门巡检司”曾设于此地的濠门山上。为传承这段历史文脉,故命名为“濠门巷”。
地名雅化
这两个很雅意的路名 它们的旧址并不雅致
在湖里区江头街道蔡塘社区,一条南起吕岭路、北至观日西路的新路被命名为“古地石路”。据文件记载,此地为古地石社旧址。而“古地石”这个听来颇有雅意的名字,实际上是“狗盖石”的雅化。其名称源自该社东北高地上的一块大石头。此次命名旨在传承和保留这一独特的历史村落名称。
无独有偶,集美区灌口镇田头村的“枋塘路”也源于一次“雅化”。其名称源起明朝石桥边的一个“饭堂”。后经闽南话“饭堂”的发音雅化而得名“枋塘”。这一命名承载了当地数百年的历史变迁。
文脉悠长
持勤路纪念历史名人 古窑路缘于陶瓷文化
同安区的新路名文化气息浓厚。例如途经汀溪镇路下村的“持勤路”,是为了纪念当地历史名人叶成章。叶成章在明朝历任御史、大理寺卿,以廉洁奉公和刚正不阿著称。路名便取自他的名言“持之以慎,积之以勤”,“持”意指坚持,不懈努力; “勤”意指勤奋,积极进取。
“古窑路”则直指同安的产业历史。该道路位于汀溪镇与莲花镇,途经“珠光青瓷古窑遗址”。珠光青瓷于2011年被列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命名“古窑路”正是为了传承和延续这段珍贵的陶瓷文化。
红色印记
英爱路寓意英雄和爱国 斗门宫路与泄洪闸有关
翔安区的部分新路名承载着近现代的红色记忆。“英爱路”位于香山街道珩厝社区,为纪念解放大嶝、小嶝、角屿三岛而牺牲的解放军,在此处建有“英雄园”。“英爱”二字便寓意着“英雄”和“爱国”精神。
相比“英爱路”的庄重,“斗门宫路”则充满了乡土气息。在金海街道彭厝社区,早年该路附近曾有一个泄洪闸,被当地人俗称“斗门宫”。这一极富地方特色的俗称,如今被正式定为路名,保留了一代人的乡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