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新能源汽车“内卷式”迷局如何破? 厦大学子以深度调研交出产业升级“青春答卷”

  中新网福建新闻10月27日电 (王魏佳 赵梁杰)“3789份问卷数据勾勒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困境, 101位业内人士的一线心声,终于让我们厘清了新能源汽车‘内卷’的核心脉络。”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价格战”“配置堆砌”“续航竞赛”的喧嚣背后,是车企利润收窄、消费者决策迷茫等多重困境。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以王魏佳同学为队长的“鹭岛新能源汽车”团队敏锐捕捉到这一产业痛点,历时两年开展专项调研,形成《我国新能源汽车“内卷式”竞争的动因与破局——基于101位专业人士访谈与3789份问卷的调查研究》报告。该成果不仅斩获第十七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更以扎实的数据支撑与创新的破局策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青春解法。而这份亮眼成果的背后,是厦大管院在新能源与绿色发展领域长期积累的研究底蕴,为项目的深度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精准攻坚:全产业链调研筑牢破局根基

  近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销量、市场渗透率和国际影响力持续领跑全球。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渗透率40.9%,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然而,繁荣背后,“增收不增利”甚至“越卖越亏”的怪圈逐渐蔓延,行业利润持续下滑,深层矛盾日益凸显。

  “研究不能停留在描述市场乱象,要深入产业链找‘内卷’病根,为产业升级提供实证支撑。”在指导老师的精准点拨下,团队用两个月时间系统梳理产业规划、车企年报、车主反馈等多维资料,最终锁定“价格内卷”“产品内卷”“市场行为内卷”三大核心研究方向,为调研工作搭建起清晰的逻辑框架。

  自2023年下半年起,团队兵分多路奔赴长三角、京津冀等产业核心区域,开启覆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实地调研。专家及业内人士访谈是调研的“关键一环”。为获取一手信息,团队成员带着反复打磨的调查问卷与访谈思路,辗转于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与车企之间,以充分周全的前期准备赢得了行业专家与从业者的认可和支持与。历时两年,调研团队的足迹遍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链条:产业端,完成对35家主流车企(涵盖整车制造、电池技术、供应链管理)的76位中高层及一线从业者的深度访谈;学术端,汇集了18家科研院所25位行业专家的权威观点;消费端,面向全国范围新能源车主及潜在消费群体开展问卷调查,获得3789份有效反馈,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与消费市场的全覆盖调研,构建起立体化调研矩阵,为后续数据分析与策略构建夯筑了坚实的“数据地基”。

调研团队成员实地访谈小米汽车有限公司
调研团队成员实地访谈小米汽车有限公司
调研团队成员实地访谈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调研团队成员实地访谈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精准破局:多维策略对接产业实际需求

  “调研的终极价值,在于让成果真正服务于产业发展。”基于详实调研,团队精准剖析出新能源汽车“内卷”的本质:核心技术趋同引发“参数军备竞赛”,资本短期主义倒逼销量冲刺,地方保护主义加剧产能错配,其危害已延伸至供应链安全,甚至危及国家产业竞争力。据此,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兼顾车企、消费者、政策端等需求的“多维破局策略”。破局的关键在于重构行业竞争逻辑:以核心技术创新打破价格依赖困局,以差异化产品矩阵破解同质化竞争,以规范市场行为重塑健康的行业生态。政策层面需构建“监管破壁+协同创新”双轮驱动体系,既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又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协同,以技术创新实现汽车电池与系统高安全性能保障的同时保持成本优势,加速固态电池、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的突破落地。

  目前,该团队进行的研究与撰写的报告已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认可推荐,并被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厦门市委等权威机构采纳,切实将学术研究转化为服务产业发展的实际价值。

  传承赋能:积淀为基彰显研究硬实力

  这份高质量成果的诞生,离不开厦大管院在新能源领域的长期研究积淀与传承。早在2023年,学院学子便已聚焦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开展深度研究,形成系统性的调研方法与产业认知框架。彼时,蔡哲等人领衔的调研小组,深度访谈了金风科技、隆基绿能、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行业龙头企业的100多位中高层管理者及一线技术人员,同时对话多家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含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团队还结合百余家上市企业年报的深度分析以及消费者问卷,精准识别出产业发展瓶颈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相关成果获得业界高度认可。

  这份前辈积累的“财富”,为“鹭岛新能源汽车”团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从“全产业链调研”的思路延续,到访谈技巧、数据处理方法的传承,让新项目得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少走弯路。此外,学院持续深耕绿色发展领域的研究视野,也为团队提供了跨界启发:2024年“智绿兴乡”暑期社会实践队聚焦农业生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调研逻辑,2025年“林境π生力”实践队针对塞罕坝碳中和的研究框架,均从不同维度拓宽了“鹭岛新能源汽车”团队的思考边界,使其在分析产业问题时,能兼顾技术、市场与政策的多维度协同,让破局策略更具系统性与可行性。

  青春担当:持续深耕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新能源产业链安全到汽车“内卷”破局,从农业数字化转型到生态碳中和实践,厦大管院学子始终以“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在传承中创新,在攻坚中成长。“鹭岛新能源汽车”团队的研究,既是对学院研究传统的延续,更是对新时代产业痛点的精准回应,其成果被权威机构采纳的实际成效,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

  未来,“鹭岛新能源汽车”团队将继续深化调研,跟踪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与政策落地的最新动态,持续完善破局策略;而厦大管院也将继续传承“深耕产业、服务社会”的研究基因,鼓励更多学子以专业能力破解现实难题,用青春智慧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