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文明隔阂加剧、局部冲突频发、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构,人类文明正站在“何去何从”的历史十字路口。此时即将召开的“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届考亭论坛,不仅为我们重新审视朱子学的时代价值提供了重要契机,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千年智慧为案例,向世界递出了破解文明冲突、实现求同存异的“中国方案”,其意义深远直指文明共存命运共生的人类未来。
朱子学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与马克思主义有着诸多内在契合之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朱子学“格物致知”的求真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论相契合,“理一分殊”的哲学架构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遥相呼应。这种契合并非偶然,而是在深刻理解两者精神实质基础上的创造性融合,朱子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生长提供了丰厚文化土壤,同时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朱子学中“天下为公”的胸怀与当代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着深刻的精神共鸣。朱熹主张“以天下为己任”,强调个人、国家与天下的统一性,这种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天下观,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为破解全球治理困境提供了东方智慧。面对文明冲突论,朱子学“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包容气度,以及“理一分殊”的智慧,让我们明白不同文明虽形态各异,但都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为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撑。
朱子学的民本思想与当代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朱熹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并在地方任职期间积极践行“以民为本”的治理理念,如创设朱子社仓,为保障民生提供了有效机制。在推动共同富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今天,朱子学的民本思想依然闪耀着智慧光芒,为我们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朱子学中“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思想,是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道路的文化根源。其“理一元论”哲学体系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能够吸纳不同思想流派的有益成分,这种包容性造就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通过文化交流、文明对话,朱子学的和平智慧正为促进世界和平发挥着积极作用。
第四届考亭论坛的召开,是对朱子文化的礼敬,更是对人类文明前途的深刻思考。朱子学这一中华文明瑰宝,在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中、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在坚持人民立场的原则下、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进程中,正展现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期待通过这次文明对话,朱子学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激发更多智慧火花,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一股清流,为人类文明的美好未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作者:南平市大武夷新闻网 吴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