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山海宁德筑梦“康养福地” 大健康产业迈入协同发展新阶段

  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25日电 (记者 吕巧琴 叶茂)闽东大地,山海交响,绿意盎然。如今,宁德市正将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与扎实的产业基础,转化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25日,随着宁德市大健康产业联合会的正式成立,一个以“医药+医疗+保健+康养”协同发展为路径的大健康产业新格局正加速成型。宁德市政协主席兰斯琦表示,希望联合会以此为契机,凝聚合力、携手共进,共同把宁德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

  福鼎太姥山九鲤湖。李步登 摄
福鼎太姥山九鲤湖。李步登 摄

  禀赋天成:绿色家底奠定康养新基石

  山海宁德,康养福地。在发展大健康产业上,宁德市拥有显著且多元的“家底”。

  生态是宁德最厚重的底色。这里森林覆盖率居全省沿海市首位,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坐拥世界地质公园等优质生态资源,5个县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候、广袤的森林,共同构成康养天然基底。

  物产是宁德最丰富的宝藏。这片山海交汇之地,孕育了极具特色的物产资源:海参、白茶、大黄鱼、银耳产量分别占全国30%、60%、80%、90%。这里还蕴藏着1138种中药材,太子参、黄栀子产量占全国60%、70%,畲药种植近万亩,为产业提供充足原料。

  文化是宁德最深邃的底蕴。霍童山是道教“第一洞天”,神农氏崇拜、畲族青草养生等传统深厚,寿宁县、柘荣县、蕉城区赤溪镇分别获评“世界长寿乡”“中国长寿之乡”“世界康养示范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支撑。

  扎实产业基础助蓝图落地。大健康产业全链条体系初步成型,包括千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居全省第四,13家机构实现医养结合;17家规上医药企业年产值25亿元,太子参、黄栀子全产业链产值各超15亿元;260家按摩器具产业企业年产值220亿元;已发展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1家、民宿1076家,等等。

  9月25日,宁德市大健康产业联合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举行。林榕生 摄
9月25日,宁德市大健康产业联合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举行。林榕生 摄

  应势而立:搭建产业协同新平台

  资源禀赋虽优,但如何避免“碎片化”发展,实现从“资源红利”到“产业动能”的跃迁?成立一个能够整合各方资源、促进协同创新的平台,成为破题之举。

  根据宁德市委工作安排,宁德市民生专项行动指挥部成立大健康产业联合会筹备组,推进各项筹备工作有序开展。3个月来,共吸纳首批意向会员单位477家,涵盖农业、健康产品加工、医药制造、医疗服务、康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行业代表性。

  据介绍,宁德市大健康产业联合会将充分依托宁德市丰富的“渔、茶、菌、药、果”等道地物产资源,以及独特的“山海川岛湖林洞”生态文旅优势,以“资源共享、技术共研、品牌共建、产业共谋、效益共赢”为路径,聚力打通“种植—科研—制造—康养—文旅”全产业链条,为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此外,联合会将广泛吸纳涵盖各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及社会团体,聘请领域内资深院士教授、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才组成顾问团队,联合高校、科研、金融、传媒、法律等各界机构构建合作网络,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共筑开放、协同、共赢的产业生态圈。

  9月25日,中新网记者体验安发本草(福建)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展示的AI健康检测仪。叶金秋 摄
9月25日,中新网记者体验安发本草(福建)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展示的AI健康检测仪。叶金秋 摄

  未来可期:绘就“健康宁德”新篇章

  “‘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健康’是新时代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宁德市大健康产业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高炜说,成立大健康产业联合会,搭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有助于夯实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

  “夯实一产”是根基。联合会将在现有的渔、茶、菌、果、药特色资源基础上,提升农产品资源的质量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从源头确保健康产业的原料优势。

  “壮大二产”是关键。联合会将借助生物制药、健康食品等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特色资源的深度创新研发和高附加值转化,壮大大健康产业筋骨。

  “提升三产”是延伸。在一、二产基础上,联合会将着力提升产品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品牌建设水平,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促进协同创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宁德市大健康产业联合会的有效运作,“山海宁德 康养福地”的品牌将愈加响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