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4日电(陈伟滨 颜晨曦)近日,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一中足球场,当最后一粒点球被扑出,宣告2025年福建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暨中学生足球锦标赛(高中女子组)决赛落下帷幕。
“赢了!”霞浦一中女足队这群平均年龄不到17岁的女孩忍不住落下眼泪,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场胜利是坚持和信念的硕果,更是霞浦足球百年积淀与国际智慧结合的生动体现。
回望来时路

1988年,霞浦“贝贝”足球队闯进全国第四,让小城足球第一次被看见。此后数十年,足球种子在霞浦校园扎根:小学“娃娃队”培养兴趣,初中队打磨技术,高中队凝聚精英。该县中小学普及足球课,“徐章铎杯”联赛风雨无阻走过25载,上万名孩子在此学会奔跑、传球,以及摔倒后再爬起的力量。
早在1983年,霞浦女足队员就曾获得福建省女子足球比赛的第一名。但就在三年前的夏天,霞浦一中女足在福建省校园足球联赛半决赛中点球憾负,止步三强。
在霞浦一中女足教练曾建春看来,失利的原因在于队员参赛经验相对薄弱,而球场较量常常是一个球的差距就定了胜负。
直面短板,方能破局。霞浦一中女足开启了全方位的提升之路,拉练、参加高水平的全国足球邀请赛……在实战交锋中,曾建春不断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针对薄弱环节制定专门的训练。
2024年初,国际智慧的注入带来了质的飞跃。意大利先进的青训理念带来了技术与战术的革新,更孕育了一种对足球本质的理解——“回归热爱,细节制胜”。训练中,他们强调球感、专注力与团队配合的精准性,不轻易喊停,坚持在常规训练后加练关键细节。
“中意两国在青训领域其实差异不大。虽然孩子们文化背景不同,但针对各年龄段的体能训练方案都需要科学规划与专项定制。”意大利教练马尔科·马尔基说,中国孩子展现出极高的足球天赋,这种与生俱来的悟性让教学指导和训练实施都事半功倍。
“巧”与“韧”的碰撞

改变并非一蹴而就,霞浦女足队员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6月份左右,我踝关节前韧带撕裂了,比赛的时候缠着绷带上场,但跑起来后我完全忘了疼,只想着进球。”霞浦一中女足队员谢馨悦说。
当意大利先进青训理念的“巧”遇上霞浦女足的“韧”,在2025年福建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暨中学生足球锦标赛的舞台上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此次赛事吸引了来自福州、厦门、三明等福建省各地的43支队伍参赛,其中高中女子组共15支队伍,霞浦一中女足与厦门双十中学女足历经小组赛、淘汰赛后脱颖而出,进入冠军争夺赛。
在最后点球大战中,霞浦一中女足打出了精妙的“教科书式”配合,赢得冠军。“这群女孩强大而坚定,从她们训练中的付出就能看出这一点。对她们的胜利我并不意外,卡利亚里的所有人都为此欢欣鼓舞。”意大利教练阿莱西奥·塔里斯说。
挑战依旧 步履不停

夺冠之后的路该如何走?喜悦背后,霞浦县足球青训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现实的挑战。
谈及校园足球,“12岁退役”现象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小学阶段足球氛围火热,但升入初中后,“以学业为主”的观念使得女足生源不断萎缩,初中梯队建设尤为艰难。
“今年,因为在‘家门口’承办了高中男女甲组比赛,很多家长到场观看,深受触动,让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有所转变。”曾建春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参与足球这项运动。
百年足球底蕴与意大利青训基因的交融,已在霞浦埋下新的种子。当意大利的智慧遇上霞浦的韧劲,属于霞浦足球的下一个篇章正悄然翻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