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州市妇联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大比武”轮训活动启动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22日电 “家庭矛盾怎么解?法律情理如何平衡?调解突破口在哪?”8月20日下午,福州市妇联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大比武”轮训活动启动,来自鼓楼、台江、仓山、晋安四个城区的24名调解员代表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既烧脑又暖心的“技能大练兵”。活动以“婚调理顺 家和福见”为主题,通过知识考试、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环节,让调解员们在“比学赶超”中锤炼本领,用更专业的能力、更温暖的方式守护万家和谐。

  调解要“法理情”并用,练就“真功夫”

  活动伊始,福州市妇联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朱余泉为轮训按下“启动键”。他开篇点题:“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一头连着法律底线,一头系着万家灯火。今天的培训不仅是‘充电’,更是‘练兵’——要把纸上的法条变成手里的办法,把调解技巧磨成解决问题的真功夫!” 一番话语重心长,让在场调解员们更深刻地意识到:调解不仅是“劝和”,更是用专业与温度化解矛盾、守护幸福的“技术活”。

  笔试“过筛”!法律知识“心中有数”

  “现在开始考试!”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调解员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30分钟的“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知识考试”现场,只听见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从《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核心条款,到调解工作流程规范,再到常见矛盾的法律适用,每一道题都是对调解员理论功底的“精准检验”。“平时调解靠经验,今天得把‘散装知识’系统梳理一遍!”一位调解员边答题边小声嘀咕,笔下却格外认真。这场考试,既是“摸底”,更是“充电”,为后续的实战环节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头脑风暴!案例研讨“火花四溅”

  随着工作人员将3个真实调解案例(涉及夫妻财产分割、婆媳矛盾、子女抚养权争议等常见纠纷类型)随机分发到3个小组,现场瞬间热闹起来。每组由一位“导师”带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素敏、婚姻家庭咨询师郑为标、律师吴媛婧分别“坐镇”,带领调解员们开启“头脑风暴”。

  “这个案例的矛盾焦点是信任崩塌后的沟通障碍,突破口得从重建情感联结入手!”第一组代表率先分享,从情感需求角度提出“换位思考+定期沟通”的调解方案;第二组则紧盯法律条文,指出“财产分割需严格依据民法典规定,但也要考虑实际贡献”;第三组更注重情法平衡,建议“通过子女意愿缓和双方对立情绪”。每组分享后,另外两组立刻“接招”点评:“第一组忽略了共同财产登记问题!”“第二组的情感疏导部分可以更具体!”现场金句频出,大家都忍不住感叹:“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要‘抽丝剥茧’找关键!”

  情景模拟!实战演练“真刀真枪”

  如果说笔试和研讨是“脑力战”,那么接下来的“调解案例情景模拟”就是“实战秀”!3个小组通过抽签决定角色——一组化身“调解员”,另外两组分别扮演“剑拔弩张”的当事人。舞台中央,“调解员”们刚落座,当事人就开始了“控诉”:“她就是骗婚,必须退还全部彩礼!”“我如果骗婚,怎么会跟你办理结婚登记!”……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别急,咱们先平复情绪。”调解员组迅速进入状态:有时用“共情话术”安抚情绪,有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还有时结合法律条文明确边界……20分钟的模拟调解里,其他未下场调解的人员化身为观察员全程“盯梢”:“这位调解员的语气很温和,但引导方向很明确!”“当事人情绪从激动到缓和,转折点在于调解员对他们表示了共情和理解!”

  模拟结束后,“观察员天团”抢先点评:“调解员组的‘倾听+引导’技巧很专业,但如果能更早聚焦核心矛盾会更高效!”扮演当事人的调解员也坦言:“没想到被调解时,一句‘我懂你的难处’就能让人冷静下来——这比讲道理管用多了!”而所有参与者都表示,这比看案例分析直观多了,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心里更有底。

  带着收获回家,“理顺婚姻 家和福见”

  活动尾声,朱余泉再次总结:“今天的‘大比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希望大家把学到的知识、练就的本领带回社区、带回家庭,用专业化解矛盾,用温暖点亮幸福。”

  从笔试到研讨,从模拟到点评,这场轮训活动不仅是一次技能的“大练兵”,更是一场关于“如何守护家庭幸福”的深度对话。正如一位调解员所说:“调解不是‘判对错’,而是帮每个家庭找到‘更好的相处方式’。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更有信心做好这份‘暖心事业’!”

  福州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展此类培训,推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帮助更多家庭“理顺婚姻、家和福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