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11日电 夜幕降临,闽江北岸华灯璀璨。作为福州的金融核心区,这里楼宇林立,每座大厦都堪称垂直的金融街。坐落其中的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与周边金融资源共同勾勒出全省金融业态最集聚、产业链最完整、金融配套最完善的区域轮廓。
作为省会城市,福州金融资源高度集聚,吸引大批金融机构涌入。然而,伴随金融活动激增而来的是金融纠纷的井喷式增长。司法机关“单兵作战”的传统模式已难以高效应对。2024年7月,福州中院联合福州市台江区政府、数字福州集团,共建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中心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构建“数字赋能+金融司法”生态圈,组建专业化的“调立审执”团队,集中管辖福州市六城区金融案件,致力于推动金融纠纷“一栋楼办公、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
以“元”降“源” 前端化解筑牢防线
在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二楼的多元化解中心,海峡银行派驻调解员冯欣敏熟练操作着福州数字金融解纷云平台。屏幕上,三大通信运营商开放的失联修复数据,如同光束穿透迷雾,照亮了刻意隐匿的债务人踪迹。
“嘟——”当一通附加“官方”身份标识的电话接通,终于联系上失联三年的客户陈某时,冯欣敏释然一笑:“以前找‘隐身’债务人如同大海捞针。入驻中心后,借助科技手段,许多‘消失’的客户都能重新联系上!”
原来陈某因创业失败导致贷款逾期,多次催收未果后更换号码躲避债务。中心委派特邀调解员及时介入,结合陈某的资金现状和海峡银行的减息让利政策,最终促成双方达成结清逾期欠息、分期还本的方案,化解了不良债权,实现双赢。
类似场景在多元化解中心不断上演。作为中心的调解前端,这里由法院指导,引入政府主导的调解组织和金融机构派驻的调解员,依托法院提供的“司法工具箱”,对金融纠纷开展前端化解。
这一模式直击痛点:福州汇集了10大类63家银行业机构、66家保险公司,年金融纠纷量超十万件。多元化解中心如同诉讼前端的“过滤器”,通过“金融机构自主化解-特邀调解组织辅助调解-法院开展先行调解”的递进式体系,将大量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司法工具箱”在其中发挥关键效能。兴业银行派驻调解员对此深有体会:“‘失联修复’便捷高效,‘合规型’与‘杠杆型’工具也极为实用。”“合规型工具”将调解全程移至云平台,确保录音存证、可回溯管理及隐私安全;“杠杆型工具”则是全省首创的“1+N”轻量化批量诉前保全机制,通过冻结微信、支付宝小额余额,有效促使债务人主动联系、协商还款。
今年3月的一起案例尤为典型:兴业银行福州分行对42名债务人申请财产保全,冻结金额仅2.4万元。短短14天内,即有20人主动回联,最终与其中12人达成调解协议,成功化解标的额达60.5万元,充分展现了轻量保全“小杠杆撬动大效能”的优势。
在“金融机构-政府-法院”三方协同下,中心已成为金融纠纷化解的“新高地”。成立以来,中心为全市39435件金融纠纷提供诉前自主化解服务,成功化解率达94.46%,化解标的额占总标的额的94.93%,显著减轻了诉讼压力。
以“优”解“忧” 柔性司法护营商
盛夏傍晚,福州某大型综合体内人潮涌动,店铺顾客盈门,繁华景象生机勃勃。然而,难以想象的是,这里曾因一起金融纠纷险陷危机。
8个月前,经营该综合体的两家公司因三千多万元贷款逾期被某银行诉至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立案当天,银行即申请财产保全,要求查封其35件抵押物及上千万元质押应收账款。
该中心鼓楼团队法官黄昌杰收到案件后,迅速审查并完成保全,保护了原告权益。考虑到此案关系企业存续与区域营商环境,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连锁危机、波及金融秩序,黄昌杰立即研判案情并联系企业方。企业坦言并非恶意拖欠,恳请给予时间等待资金回流以履行合同。
了解实情后,黄昌杰积极与银行沟通,建议降低月还款额、延长还款期限,为企业纾困。经充分协调,银行最终同意延长还款期,并主动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使企业账户得以恢复资金正常流转,缓解了经营压力。
“同意,原告认可还款方案,愿意调解。”随着话音落下及电子签章生成,通过数字金融解纷云平台远程同屏的三方当事人长舒一口气。一个月后,债务履行完毕,综合体重现往日繁华。
数据显示,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成立以来受理案件9517件,其中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占比逾80%。如何进一步激发实体经济活力?提升重点行业化债效能至关重要。
该中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需求侧”牵引审判执行“供给侧”,积极落实惠企安商举措,缓解民营企业“一次性还本付息”的资金压力,为具备核心价值和发展前景的企业争取金融“活水”与喘息空间。通过审判团队诉中调解斡旋,已为康利特、百仕韦等医药高新企业化解债务5900万余元,为荣瑞等房地产企业化债9500万余元,为合力泰等信息技术企业化债3.8亿余元。
以执促“治” 创新机制提质效
五月榕城,暑意渐浓。高新区不动产交易中心门口,陈先生紧握着刚出炉的“法拍房”产权证,喜不自禁。从竞拍成功到放款过户,他未付一分担保费,未跑一次银行网点,全程仅9天便拿到了房产证。
这得益于中心台江团队创新的“免保先付”司法拍卖支付模式。5月14日,陈先生以63.5万元竞得高新区一处房产,但高达53万元的尾款令他犯难。按传统流程,他需通过第三方担保机构贷款,耗时数月且需缴纳两万余元担保费。
该中心执行团队工作人员徐欢指出,这是司法拍卖面临的普遍困境。传统法拍贷依赖担保机构,流程长、费用高,推高融资成本,抑制房产成交率,甚至导致资产流拍贬值。
为破局,台江法院联合银行、不动产登记中心,于今年5月探索推出“免保先付”模式。买受人竞拍成功后可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依托自有风控系统审批,无需担保和预抵押,并先行垫付尾款至法院监管账户。房产过户后,通过政务平台线上补办抵押登记,实现“数据跑腿、群众零跑”。
新模式解决了陈先生燃眉之急。5月22日,银行直接放款53万元至法院账户;次日,法院联动高新区不动产中心“一站式”办结过户,线上抵押登记仅耗时30分钟。整个流程较传统模式压缩92%,效率大幅提升。
“解决竞买人后顾之忧,能加速金融债权回收。”徐欢强调。针对不良债权,中心着力推动“预查废”机制落地,对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及早向金融机构出具《查无履行能力证明》,加速不良债权核销。
“正常执行程序结案核销至少需一个月。通过‘预查废’机制,当天即可出具证明,避免程序空转,省时省力。”徐欢介绍。截至目前,该证明已在诉前出具344份、执前出具73份,平均每件不良贷款纠纷核销时长缩短143.32天。
华灯初上,夜色撩人,榕城披上流光溢彩的霓裳。此刻,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依旧灯火通明,以法治之光,守护着一城繁华璀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