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华,福建恒而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获“福建省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称号,2025年被评为“福建省非公有制经济优秀建设者”。

破卷突围
在创新驱动中促企业发展
“非新无以为进,非正无以为守。”在林正华眼中,当下莆商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中国大多数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市场需求增速跑不过生产建设速度,直观的表现是产能过剩导致行业内卷严重。他认为,“经营企业应当注重研发创新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内卷。唯有创新,才能解愁”。
1995年,林正华创办莆田县恒达机电实业有限公司,锚定重型模切工具领域开启技术攻坚。两年间,团队昼夜攻坚突破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全套生产设备,成功推出国产“刀模钢”,打破国外垄断并实现进口替代。这项填补国内空白的创新,不仅让恒而达成为行业龙头,更使其刀模钢产品产销量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深耕行业三十载,林正华带领科研团队构建起“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博士后工作站,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专家人才开展长期合作研究项目,截至目前,企业已获国家授权专利近百项,多次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获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省优秀专利奖”等多项荣誉,2021年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以创新实力叩开资本市场大门。
初心如磐
在进口替代中铸莆商之道
“国外企业能干的产品,我们中国人也能干得成!”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不仅是林正华镌刻于心的座右铭,更成为他作为企业家坚守不渝的初心底色。正因如此,三十年来,恒而达产品几乎都是选择“替代进口”这一脉络,啃的是一块又一块“硬骨头”,不断向制造业核心技术发起挑战。

螺纹磨床被誉为工业母机“皇冠上的明珠”,长期以来,国内缺乏高精度螺纹磨床技术,相关产品只能依赖进口,成了制造业升级过程中的“卡脖子”痛点。2025年5月,恒而达历经三轮角逐,成功收购全球顶级磨床制造商——德国SMS公司,一举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加快了高精度螺纹磨床的国产化进程。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崛起,更彰显了“锲而不舍,恒而达之”的企业文化内核。
如今的恒而达已形成工具板块、功能部件板块、智能装备板块“三驾马车”产品矩阵,主营的重型模切工具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将技术自主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在重型模切工具领域完成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责系于心
在桑梓反哺中践企业担当
“谋事无中生有、做事脚踏实地、成事报效桑梓”,林正华将莆商精神内化为企业责任。从初创企业到员工超500人、年税收贡献超5000万元的股份制公司,恒而达以合法经营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更以技术创新带动行业升级——牵头起草模切工具首个行业标准,并持续在国家制造业的核心关键基础工作部件、功能部件领域攻克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助力国家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在社会公益领域,林正华以行动诠释担当。疫情期间捐资380万元驰援防控,组织开发口罩生产线配套设备;投身教育事业,向荔城区教育发展促进会、莆田学院、乡村小学等捐赠超400万元,覆盖基础教育与高等院校,推动本地教育均衡发展。自河长制工作实施以来,他第一时间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企业制工作的部署,主动申请成为一名企业河长,成立企业河道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日常维护及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整改落实,并投入百万元对厂区周边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和绿化改造,按河畔公园建设标准:铺设喷水管线、夜景灯,修复沿河步道、修剪沿河苗木,并在河道两岸分别栽上各种绿化苗木,建设观景平台、休息平台,并雇人沿河段日常维护、保洁,形成了一幅水岸风情的画廊,吸引周边村民沿河锻炼、露营享受或打卡美景,营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从闽中一隅到行业标杆,恒而达的三十年征程,既是林正华以创新破局的商业实践,更是中国制造业从“制造”到“智造”的缩影。当“刀模钢”切开技术垄断的壁垒,当高精度磨床摘下工业母机的“明珠”,林正华用行动证明,唯有将核心技术攥在手中,方能在时代浪潮中恒而达之,为中国品牌刻写下勇攀高峰的精神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