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面对时代的召唤,吴华新毅然投入商海,踏上创业征程。

大胆尝试海外破局
永荣波澜壮阔的发展长卷中,最动人的底色,藏在创业早期的艰辛与执着里。创业初期,吴华新化身不知疲倦的“追梦业务员”,踏上了横跨全国的经编机收购之旅。破产的经编企业,在旁人眼中或许是 “烫手山芋”,在他眼中,却是一座宝藏。跨省收购经编机的那段时光,吴华新经常日夜奔波,最长的一次有七天七夜没有合过眼。
经编机的拆卸与安装犹如精密的拼图,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吴华新从不退缩,他带领团队挑灯夜战,在无数个深夜里,反复钻研设备构造。零件的每一个纹路、每一处连接,他都能了如指掌。
初涉海外业务时,没有进出口权,缺乏授信额度,每一步前行都似逆水行舟,但吴华新骨子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他首次购买进口经编机的大胆尝试。在那个通讯仅靠电话和传真维系的年代,隔着山海与陌生的国外合作伙伴沟通,连面都见不上。可吴华新却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为表诚意,他毫不犹豫地把近百万货款打给对方。汇款后的日子,他坐立难安,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焦急等待。幸运的是,对方信守承诺,很快传来消息,这笔交易顺利达成。这一次看似冒险的决策,实则是吴华新对商业诚信的笃定,更是他敢于突破常规的魄力体现。也正是这关键的第一步,为公司进口国外经编机打开了崭新局面。自此,更多先进的国外经编设备陆续引入,吴华新硬是把经编机的贸易做到了国内前三。
在深耕贸易行业的过程中,吴华新敏锐地洞察到锦纶行业所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怀着实业报国的初心,他毅然决定向制造业进军。2001年1月1日,一个崭新的起点——“福建创造者锦纶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福建省第一家专业从事尼龙制造的民营企业。
创业维艰,实业尤甚。“创造者锦纶实业”在初创的两年间,曾面临技术人才短缺、设备工艺落后等重重挑战,产品质量波动让企业发展一度陷入“半停产”困境。但真正的创业者,总能在逆境中淬炼成长。为了更好地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吴华新亲自带领技术团队扎根生产一线,他们以厂为家,将办公桌搬到了机器旁。正是这样的执着精神,实现了产品品质的突破性提升。
2006年,福建永荣锦江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全部采用业内领先的经编设备。短短几年时间,公司从原有十几号员工发展到近千人的庞大团队,多年蝉联“中国锦纶民用长丝产量”第一。

自我革新,创造突破
2009年,永荣控股集团再启新征程,开启了从传统家族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的蜕变。传统的家族式管理虽然为企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企业腾飞的隐形枷锁。吴华新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启“去家族化管理”的深度变革,使永荣真正成为一个事业平台。如今,永荣内部运作已经委托交付给行业精英、能人;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围绕公司章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在永荣,管理层及骨干员工与公司共同持续发展,实现共创、共担、共享。
早在2011年,吴华新就注册成立了福建景丰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智能工厂。2014年9月19日,总投资25亿元的景丰科技项目一期第一条生产线顺利投产,成为国内锦纶行业第一家迈向工业4.0的全自动化、智能化工厂。
2022年,永荣走出福建省,在四川南充成立四川永盈新材料有限公司,以天然气和生物质为原料,以绿色低碳为核心,发展天然气产业链、新能源材料产业链、生物基化工产业链,打造“中西部绿色能源化工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
2024年11月,永荣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永杉锂业(603399.SH)的战略并购,成功构建了从“锂盐→前驱体→正负极材料→电池”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2025年,永荣加速全球化布局,首次走出中国,在越南投资建厂,成立海外子公司——多彩尼龙纤维有限公司,引进国际领先的聚合纺丝一体化技术,配备全自动生产线和数字化管理系统,专注再生尼龙和生物基材料的创新应用,致力于打造亚太地区低碳化纤标杆企业。
科技创新,实业报国。永荣控股集团已发展成为以绿色能源化工新材料为主业,集供应链服务为一体,并依托现代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技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型产业集团。集团拥有福建福州、福建莆田、四川南充、湖南长沙、辽宁锦州、越南六大生产园区,旗下全资、控股企业60多家,员工近10000人,2024年产值超1000亿元,荣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荣膺中国企业500强(第295位)、2024《财富》中国科技50强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