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25日电(黄煜 陈晴雯)闽东沿海的褶皱间,福建省罗源湾如一枚翡翠镶嵌在黛色群峰与湛蓝海域之间。129公里蜿蜒海岸线与124平方公里海域滩涂,孕育出这片“畲风海韵”的生态福地。当检察蓝的法治光芒与山海的自然韵律交织,一幅向海图强、以山为屏、畲韵悠扬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潮起潮落间,检察智慧治理海洋生态
吉壁村的碧海银滩上,检察蓝与浪花同频共振。2023年春,罗源县检察院干警巡查发现大量海漂垃圾侵占海滩,立即制发检察建议,联合多部门开展海漂垃圾综合治理行动,清理垃圾60余吨,让被垃圾侵占的海岸重现碧波荡漾。为破解跨区域治理难题,与宁德市蕉城区检察院创新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一体推进生态环境修复。积极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针对涉海案件,探索“以海还海”补偿机制,将赔偿金用于红树林补植,让“海上森林”筑牢生态屏障,书写“向海而兴”的生态答卷。
层峦叠嶂中,法治凝结水松保护密码
面对生态修复金“使用难、管理难、收缴难”三大痛点,罗源县检察院以制度创新破题。2024年,联合财政、环保等11个行政部门,出台《检察公益诉讼赔偿资金管理使用办法》。
在西兰乡甘厝村,这一制度创新转化为守护“植物活化石”的实际效能。在目前发现全国最大天然水松群落的保护中,罗源县检察院联合法院、乡政府设立的生态司法保护基地,申请立项使用50余万元生态修复金,用于水松保护专项工程。通过司法监督与行政监管的无缝衔接,让这一古老树种在法治护航下重焕生机。
山海相望中,畲乡文脉与法治文明交相辉映
八井畲族村的青石巷里,检察蓝与民族文化正碰撞出新的火花。面对畲药资源枯竭困境,罗源县检察院联合属地政府设立“畲文化公益保护检察联系点”,将22万元生态修复金用于畲药生态园建设,打造集科普、公益诉讼检察保护于一体的宣传基地,让传统“青草医”智慧获得现代法治保障,让民族医药瑰宝焕发新生。
在国家级传统村落,检察建议激活了古厝新生。针对古厝年久失修、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罗源县检察院牵头召开磋商会,推动完成古建筑修缮。让国家级传统村落重现“凤凰装舞动、山歌绕梁”的民俗画卷。
碧波浩渺间,联手共谱海洋守护章
碧波翻涌的蔚蓝疆域上,一曲海洋守护的协作之歌正悠扬奏响。罗源县检察院扎根罗源海洋经济沃土,积极联合省市县三级公益组织及相关部门,启动“法润罗源湾”公益伙伴计划。通过建立“一企一顾问”机制、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编制企业防控风险手册、举办企业家沙龙等举措,创新打造“一站式”涉企服务平台、“一揽式”涉企防控机制,构建“一系列”亲清检企关系,切实提升企业的法治获得感,助力罗源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指引,携手行政部门、兄弟检察院,在生态修复的探索之路上不断前行。
近三年来,128.4万尾鱼苗顺着增殖放流的浪潮重返深海,280余万元生态修复金成为守护海洋的坚实后盾,让这片蓝色家园渐渐重焕生机。
“我们将立足罗源畲风海韵的地域特色,持续打造‘畲风海韵检察蓝’品牌,为罗源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经济发展、畲族文化传承贡献检察力量。”罗源县检察院负责人的话语掷地有声。
从中华鲎产卵场保护到海马繁育基地建设,从“海上福州”建设到畲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从“法润罗源湾”公益伙伴计划到海上12309的建立,检察蓝的身影活跃在每一处需要守护的角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