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商学院师生泰宁实践:寻红色印记 守非遗匠心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15日电 日前,福建商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实践队赴三明市泰宁县,开展“寻迹泰宁,守艺非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红色文化浸润、生态理念感悟、非遗技艺体验与古建魅力领略中,收获深刻成长。

  实践队首站走进泰宁红军街,这里完好保存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总部旧址、标语墙等遗迹。英勇东方军主题陈列馆内的图片、文物,生动再现了东方军战斗历程与苏区军民的峥嵘岁月,让队员们深切感悟革命先辈的斗争精神。

  随后,泰宁团县委副书记林涛与实践队座谈,肯定活动意义并勉励队员从红色与非遗文化中汲取力量。此外,实践队在下渠镇开展反诈宣讲,通过讲解诈骗类型、识别技巧及分发手册,提升当地群众反诈意识。

  在上青乡崇际村,“一条鲤鱼”的故事让队员们印象深刻。多年来,崇际村践行生态理念,在绿色发展中实现蜕变,让队员们对生态优先发展有了直观认识。

  队员们还了解到“一杯米酒”的感人故事,参观了修复后的苏维埃政府旧址,切实感受岭下村以“红色遗址+研学教育+产业融合” 模式推动老区振兴的实践。

  队员们走进竹编传承人王细仂家中,学习有四百年历史的非遗竹编工艺,老人“做了五十多年,只因真心热爱”的话语,让大家体会到非遗传承需坚守热爱。在鱼子灯传承人涂声福家,队员们体验这项有180多年历史的技艺,其“年年有余、五谷丰登”的寓意及老人“让更多人认识泰宁鱼子灯” 的心愿,让大家深感传统技艺的精妙与保护的重要。此外,队员们还在乡村非遗博览苑体验了棕编、擂茶制作等 32 项非遗项目。

  实践中,队员们还领略了尚书第的明代建筑魅力,其作为福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木雕石刻精湛;明清园的古建筑与木雕精品,则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天实践让队员们收获满满,大家表示将传承红色基因、坚守生态理念、守护文化根魂,以实际行动助力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