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学院赴宁化开展“薪火助农 匠心承遗”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7日电 7月2日至6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学院师生赴三明市宁化县中沙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依托宁化县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和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围绕追寻红色印记、探访客家文化、助力中沙产业振兴三个维度,通过参观调研、采访座谈、实践体验、文艺表演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红色基因铸魂,汲取奋进力量

  实践队首站走进了宁化长征出发纪念馆,沿着历史脉络,回顾中央红军长征的壮阔历程。讲解员讲述的“扩红支前”“湘江血战”等故事,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长征精神中蕴含的坚定信仰与不怕牺牲的内涵。曹坊镇是中央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实践团在曹坊镇下曹村,深刻感受到曹坊不仅是地理坐标上的“最远起点”,更是理想信念的精神高地。

  实践团还来到了谷文昌纪念园,通过详实史料与生动讲解,深刻体悟“四有书记”谷文昌同志一心为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崇高精神品格。

  绿意产业赋能,解码振兴实践

  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感受宁化现代农业发展脉搏,与三明市光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宁化县中沙乡人民政府签约助力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在中沙乡两大茶企光能茶场与鹤翔春茶厂,实践团成员们就茶叶种植环境、现代化加工流程、品牌打造及市场销售模式与茶场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宁化红”如何赋能农业生态发展;化身“茶农”,在茶垄间学习“二叶一芽”采摘标准,对科技赋能传统茶产业升级有了直观认识,也坚定了学好现代农业知识,返乡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念。

  在廖家村千亩梨园,实践团向当地果农详细了解梨园的经营管理、品种更新、种植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销售等方面情况,并结合现代农业技术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智慧农业应用前景。

  在中沙乡叶坊村,实践团围绕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展开调研,并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当地农户插秧。烈日下的躬身劳作,让成员们深刻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内涵,也更加坚定了助力农业现代化的决心。

  古韵文明传承,守护文化根脉

  宁化县是千年古县,文化底蕴丰厚。实践团先后来到中沙乡石门村、下沙畲族村、宁化客属交流中心,探寻宁化非遗魅力。采访石门山祁剧传承人,了解这一剧种如何从“湖南根”扎进客家土,跟随祁剧传承人学习各种唱腔,感受祁剧的文化魅力;在下沙畲族村,了解畲族雷氏入闽开基知识,并学习畲族舞蹈;在木活字印刷术宁化分馆,揭秘这一古老发明和宁化客家文化结合的历史渊源,更亲身体验了捡字、排版、印刷的过程,切身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传承保护的重要性。走进客家三馆,队员们系统学习了客家民系的迁徙历史、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丰富的民俗文化以及历代客家先贤的杰出贡献。古韵文明的熏陶,增强了青年学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守护乡土文化根脉的责任感。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学院的学子们表示,将把此行所思所获转化为学习与实践的动力,努力成为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新型人才,为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