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4日电(张峻)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引导青年学子投身乡村建设,6月28日至30日,福建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智助农·振兴有方”实践队深入平潭大坪村,聚焦当地特色甘薯产业,开展了为期3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高校智慧。
为破解甘薯产业发展瓶颈、赋能乡村特色经济,实践队特邀福建农林大学资深专家陈选阳、杨志坚领衔的专业团队,深入田间开展精准服务。专家们与驻村第一书记许倩倩、种植大户李元钊等深入座谈,系统把脉当地土壤气候特性,精准剖析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制约因素,并围绕品种选育、高效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科学贮藏加工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出提质增效的“科技良方”。随后,实践队员跟随专家深入核心种植基地,实地察看作物长势、土壤墒情及田间管理现状,并分组走访种植户、村民和终端消费者,广泛收集生产一线突出难题,精准捕捉市场消费偏好与趋势,获取宝贵一手资料。此次扎实深入的联合行动,为后续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动当地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支撑与市场导向基础。


实践队充分发挥学院专业特色,创新性地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农业科普。队员们制作了特色鲜明的3D打印“薯宝”模型,并以此为核心开发了趣味研学课程。他们化身“科技讲师”,向村民和儿童生动讲解甘薯知识、3D打印原理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广阔应用前景。这种新颖的科普形式有效激发了参与者对家乡特色产业和农业科技的兴趣,为大坪村探索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及特色研学旅游开辟了新路径。

此次实践让学子们深刻体会到科技扎根田野的力量。他们纷纷表示,在土壤的芬芳中真切感受到了科技助农的价值,未来将继续秉持“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理念,努力将材料科学知识应用于广袤乡村,用青春智慧助力大坪村“薯”光产业铺就富裕振兴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