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三明:城乡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2日电 (雷朝良)“初到际口村时,这里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令人眼前一亮。”福建省监狱管理局驻沙县际口村第一书记郑凯宁在7月1日的采访中介绍。2024年12月到任际口村的他,短短半年间已深刻感受到这座城郊新村的蓬勃生机。

  图为际口村村口。雷朝良 摄
图为际口村村口。雷朝良 摄

  际口村常住人口800余人,地处沙县主城区近郊,毗邻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典型的城郊融合特征。在这里,别墅楼群整齐划一,与村溪对岸的生态公园相互映衬,勾勒出美丽宜居的乡村图景。

  郑凯宁介绍,际口村的振兴之路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全村统一种植柑橘实现规模外销,村民陆续建起新居。2013年借力工业园区扩建,完成整村搬迁,建成106栋新房并配套天然气、智能管廊等现代化设施,户外健身场地与景观绿化相得益彰。

  “便捷的交通、优美的生态,加上村两委的专业助力,我们营地的生意越做越好。”自在山野拾趣营地主理人杨威表示,他的营地于今年5月落户际口村,已吸纳17名本地村民就业,成为文旅产业新亮点。村内还建成东方红沙滩等休闲设施,推动城郊型文旅康养产业蓬勃发展。

  为破解土地撂荒、资源分散等发展瓶颈,际口村创新推出“资源整合+转型发展”模式,依托紧邻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以土地入股、租赁等形式整合碎片化土地,牵头抱团规模化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结合。2024年,际口村实现村财收入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1万元。

  该村2018年创办的乐龄学堂已形成品牌效应。每周五的课程涵盖艺术教育、健康管理等内容,配套免费午餐服务。“在这里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归属感。”68岁的池金珠老人说。村里还建立七类特困群体帮扶机制,提供12项精准服务。

  际口村的实践是三明市城乡融合发展的缩影。数据显示,2024年三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7.3%,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逐步缩小,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三明市扎实推进城市地下管网、高标准农田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已形成“四纵三横三联”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累计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县4个。

  同时,三明市实施“总校制”办学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全市受益中小学生32万人、占比75%。全市141个乡镇(街道)均设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4家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标率96.5%,并分批建设乐龄学堂153个,受益老人2.6万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