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国网福建技培中心:安全文化“破圈”出彩 创新警示培训模式

  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25日电(黄艺玮 林炜)今年以来,国网福建技培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安全文化百千万星火工程”为引领,在高质量承办国网安全文化现场会的基础上,持续深化“三全三必三提升”培训机制,统筹推进安全文化软硬件建设与优化升级,聚力打造“闽电·印象安全”文化品牌,大力传播安全文化价值理念,积极引导员工安全理念认同,全面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核心功能。

  国网福建技培中心举办应急综合救援技能比赛。张钊瑜 摄
国网福建技培中心举办应急综合救援技能比赛。张钊瑜 摄

  “三全三必三提升”构筑培训新机制

  安全文化建设,制度是保障。中心创新构建了“三全三必三提升”安全技能培训考核机制,为安全文化落地生根提供了坚实基础。

  该机制严格落实国网公司“严入、强训、必考”要求,核心在于“三全”(全员、全要素、全周期)与“三必”(必培、必考、必赛)的有机结合。中心将安全文化深度融入专业培训、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各个环节,有效促进了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专业技能的“三提升”。

  这一系统化的教育培训模式在国网系统内迅速形成示范效应。今年上半年,国网党校以及江苏、江西、河南、广西、湖南等多地供电公司的调研团队先后来到中心开展调研活动。在交流发言中,国网河南供电公司安监部欧阳运广评价道:“国网福建电力的安全教育培训模式突破了传统说教的局限,让员工在心灵震撼中真正理解‘安全无小事’的内涵,值得推广。”

  文化长廊实现“立体化”传播

  如何让安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在“闽电·印象安全”文化长廊,调研团队找到了答案。长廊内,设置了“安全文化八大主题”“廉政与安全”“法治护航安全”“一线员工安全心声”等板块,通过图文展板、互动装置和多媒体视频,营造了一个兼具学习性、休闲性与打卡功能的“安全文化空间”。

  国网福建技培中心“闽电·印象安全”文化长廊。张钊瑜 摄
国网福建技培中心“闽电·印象安全”文化长廊。张钊瑜 摄

  “安全文化绝非挂在墙上的标语,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融入员工的日常行为。”该中心安全文化建设负责人说道。长廊通过生动展示一线员工对安全的认知、理解与期望,让安全理念从“文件”走向“人心”,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深刻转变。

  安全警示基地“沉浸式”体验

  如果说文化长廊是“春风化雨”,那么警示教育基地就是“猛药去疴”。在“闽电·印象安全”警示教育基地,中心以“亮安、明安、重安、训安、强安”为主线,打造了“印象·五安”警示教育区,通过场景化、故事化、互动化的设计,构建了安全文化传播的立体矩阵。这一立体矩阵,引导着参观者踏上一场从理念到实践、从敬畏到赋能的全方位安全体验之旅。

  国网福建技培中心安全警示教育基地静态沙盘模拟事故场景展示。张钊瑜 摄
国网福建技培中心安全警示教育基地静态沙盘模拟事故场景展示。张钊瑜 摄

  旅程的起点是“印象·亮安区”,这里以独特的福建地域文化为载体,深度展现了电力安全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让安全文化有了温度和底蕴;在“印象·明安区”,文化墙、宣传片等直观阐明了安全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为员工划清了安全“红线”,明确了行动方向;“印象·重安区”通过情景还原、VR沉浸式体验等,真实再现了触电、高坠等六类典型事故场景,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事故之痛,从心底构筑起对规章制度的敬畏;“印象·训安区”设置了专业的模拟实训装置,参观者可在此开展心肺复苏、灭火器使用等实操培训,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应急本能;“印象·强安区”则集中展示了智能安全帽、无人机巡检等前沿安全技术创新成果,凸显了科技赋能安全管理的强大实践成效,为整个安全体验画上了充满希望的句点。

  此外,在今年“安全生产月”期间,中心还积极推动安全文化向社会延伸,通过深入校园、社区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开展“一把手”讲安全课、创作《匠心技培 点亮安全》系列漫画文创作品、承办多项区域性安全技能竞赛及演练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安全、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中心将持续深化“三全三必三提升”工作成果应用,持续优化安全文化载体,开发线上VR警示教育平台、安全文化微课程等数字化产品,并与多省兄弟单位建立共建共享联动机制,推动安全教育培训资源共享与模式创新。未来,随着“闽电·印象安全”文化品牌的推广应用,安全文化将进一步扎根基层、服务一线,为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