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数字赋能 向海图强——福州新区书写十年创新答卷

  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25日电勇立潮头,砥砺奋进。2025年是福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的重要节点。十年来,福州新区从一片滩涂之地跃升为数字经济高地、产业创新枢纽和生态宜居新城。在这片80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数字浪潮激荡东海之滨,智能制造千帆竞发,一幅产城融合、向海图强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福州新区规划展示馆沙盘展示。陈祥临 摄
福州新区规划展示馆沙盘展示。陈祥临 摄

  数字筑基:算力引擎驱动“数字福建”升级

  6月24日,“智汇新区十载春潮起东南启新篇”——主流媒体福州新区行采风团走进福州新区。在福州新区规划展示馆,巨型沙盘与数字大屏交相辉映,生动展现新区十年巨变。作为“数字福建”的核心承载区,福州新区构建了“一城两翼”的发展骨架,以国际信息港为“数字大脑”,国际空港与海港两翼齐飞。

  在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五层28间定制机房可容纳10万台服务器,成为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重要节点,支撑全省IDC业务及国际数据出口。

  中国联通福州智·云数据中心。陈祥临 摄
中国联通福州智·云数据中心。陈祥临 摄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福州智·云数据中心的落地进一步夯实算力底座。该项目占地64.28亩,规划建设3个数据中心,提供超1万个标准机柜,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创新应用提供关键支撑。目前,福州新区已建成六大数据中心,规划机柜7.3万个,人工智能算力达2550P,超算算力6000万亿次/秒,成为全省算力规模最大的区域。

  产业跃升:智能制造与生物医药双轮驱动

  在传统产业转型方面,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智能化生产线,推动纺织行业向高端化迈进。长乐纺织产业集群通过“5G+工业互联网”应用,培育出数字化示范车间,成为全国行业标杆。

  永荣锦江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陈祥临 摄
永荣锦江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陈祥临 摄

  该公司通过率先引入德国(欧瑞康)巴马格的智能化生产流程,通过实施工业“互联+”数字智造,繁忙的流水线被一台台“聪明麻利”的机器人取代,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工艺更加精细,成为行业内首批跨入工业4.0时代的数字化、智能化企业。

  新兴产业同样蓬勃发展。福建海西新药创制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创新药物研发,基地拥有国内外一线品牌的智能化生产设备,满足熔融制粒、微丸包衣、微片包衣、粉末包衣等一系列高难度口服固体制剂(OSD)药片及胶囊生产线,预计年产能达20亿片(剂)。全球首创的创新药在多个肿瘤适应症上即将在全国开展Ⅲ期临床研究。

  福建东南西北科技集团则深耕物联网领域,集团董事长秘书林啸介绍说,公司通过 AI技术,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的精准突破。针对纺织行业花型设计周期长、采购效率低的问题,集团旗下辅布司平台开发“花无缺” AI图像搜索引擎,构建70多万种蕾丝花型数据库,将选品时间从3-5天压缩至5秒3。同时,AIGC智能设计共享平台使研发成本降至原先的20%,AI缺陷检测系统实时识别20多种瑕疵,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8%3。

  福州新区再扬帆:锚定打造全球数字产业新高地

  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福州新区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成为福州市重要经济增长点。目前,福州新区正持续加速推进“百家工厂焕新计划”,至2026年将投入30亿元推动冶金、机械制造等领域智能化改造,实现培育10个以上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同时,依托“两国双园”等开放平台,深化与东盟、亚太地区的数字贸易合作,力争成为全球数字产业版图的核心坐标。

  从“数字福建”的先行区到“数字中国”的示范窗口,福州新区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书写了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未来,这片热土将继续以“数字+智造”双轮驱动,在东海之滨奏响更加激昂的新时代发展强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