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车马慢,一生许故土,落叶思归根。祖辈虽远赴重洋,总会把“家”记在心里。漳泉是新加坡庆德会成员的重要祖籍地,从1831年南洋荒岛的血盟誓言,到2025年闽南古村的袅袅香火,庆德会陈坤祥跨越山海的寻根之路分外不寻常。
日前,陈坤祥带领访亲团跨越千里来到漳州龙海祭拜祖祠、参访故居,看祖地新貌,寻先辈印记。
慎终追远
1831年新加坡开埠初期,36名马六甲土生华商以中国传统仪式,义结金兰,组织了兄弟互助会庆德会。以家族为纽带,庆德会历经风雨,互助相守近两世纪。现任会长陈坤祥,祖辈陈孟宗是庆德会创始会员。多年来,陈家苦苦探寻老家出处,也收集到“八坑甲”“牛围社”等老家信息。但苦于英汉难通,地址难寻。后来,在历史学者的帮助下,从茫茫史海中研究比照出龙海浮宫八坑村牛惟社,是陈坤祥祖籍地。多年寻亲,几经周折,终偿夙愿。

东园镇过田村是陈坤祥一行抵达龙海后的首站,牛惟陈氏,源自过田“俊美”。在陈氏祖祠门口,陈坤祥激动地指着楹联上的“俊美”两个字,向同行人员介绍起自己的宗族渊源。走进祖祠,陈坤祥一行焚香叩拜,以传统仪式表达对先辈的追思。他们还和陈氏宗亲一起拉家常,叙情谊,听取《俊美陈氏大宗族谱》的编修情况介绍。

陈坤祥一行来到陈氏族庙。在场的陈氏宗亲介绍,新加坡华社领袖陈笃生,也源自“俊美”陈氏,去年9月、今年3月,陈笃生后裔陈继廉、陈柔浩分别带队返乡。族庙东墙上,镶嵌着记载陈金钟(陈笃生儿子)捐献120银元的石碑。《义结金兰:庆德会》记载,陈金钟伯父陈有郎也是庆德会创始会员,陈笃生、陈有郎家族见证了庆德会两个世纪的风风雨雨。
同行中,有一位耄耋老人陈锦铭,是首次来到龙海。年龄未能阻挡归乡的热情,言语隔不断家乡的情怀。他还特意带着儿子同行,看看祖辈生活过的地方,希望香火传承、亲情延续。
“梅”好时光
山路婉转,归心更甚。
突闻爆竹声声响,原是已至魂牵处。“八坑”是浮宫镇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八坑的宗亲们用最隆重的仪式欢迎新加坡宗亲回乡省亲。一张大合照定格了宗亲团圆的幸福瞬间,跨越两个世纪的思念在这一刻有了回响。

“红实缀青枝,灿漫照前坞”。此次陈坤祥一行返乡之际,恰逢杨梅时节。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亲人,浮宫八坑镇的陈氏宗亲们一大早就去采摘杨梅,希望这份酸甜可以沁润心田,绵延四季;这份玫红,能让新加坡宗亲铭记家乡的色彩。
饱满的个头、细腻的果肉,一口咬下,酸酸甜甜,陈坤祥一行初尝杨梅,喜爱有加,赞不绝口。
“感谢宗亲们的热情招待,我们一下车,就感受到家的温暖,回家的感觉真好!”陈坤祥十分兴奋,“我的祖籍地就是八坑,我的先辈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宗亲们围坐一起,谈论家族历史,畅聊家乡变化与异域故事,气氛十分热烈。
交谈中,随行的新加坡历史学者柯木林说道,“我的先辈也是海澄县人,因此,我对华侨华人历史感兴趣,做了不少研究。与华侨华人的联谊联络要循序渐进,首先要了解海外华侨华人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实做细。”
意外之喜
看着陈氏宗亲璀璨热烈的场景,随团秘书黄金月女士倍感羡慕,她说,我的祖上来自“榜山水头”,此情此景,更加怀念家乡,更加期望认祖寻亲。
当天下午,庆德会一行转场来到榜山洋西村象镇,黄氏宗亲们敞开宗祠大门,用最高的礼遇迎接寻根的海外游子。简单庄重的焚香祭拜后,黄金月与闻讯而来的乡亲在宗祠前拍照留念。
虽然祖父辈就已漂洋过海,但黄金月普通话十分流利,而且还能用闽南语同大家对话交流,让乡亲十分感动。在他们看来,语言是乡土记忆的承载,乡音传承,也是海外游子念祖怀乡的体现。

江夏黄氏象镇理事会顾问黄文龙与黄金月一起核对相关信息。黄金月祖辈从石美南门村(古名霞园)来到新加坡,却始终铭记“榜山水头”。因缘巧合,象镇黄氏,辗转水头,也源于石美南门。冥冥之中,都根回南门,也是缘分,更是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