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从劳动争议到法治护航 政和法院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

  日前,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人民法院深入石屯同心经济开发区,对一家涉诉企业进行案后回访,了解该企业生产运营状况,并开展普法宣传,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此次回访缘于政和法院此前审结的一起关于该企业的劳动争议案件。工人黄某在该企业工作期间,因与企业管理人员发生口角,便私自旷工,同时要求公司为其结清剩余未支付的劳动报酬7万余元。而企业则称黄某在职时所制产品有缺陷,造成公司损失近 17万元,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约定,公司无需付其剩余工资。双方协商未果,黄某申请劳动仲裁,仲裁裁决该企业应于裁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支付黄某工资7万余元,企业不服,故将黄某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对该案基本案情进行分析,并积极与双方沟通,梳理矛盾症结所在。经了解,黄某在提起仲裁前曾以讨要工资为由在其公司闹事并对该公司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且黄某在入职期间确有多次工作不认真等情形,给该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故该公司不愿立即支付黄某工资。

  在明确了双方矛盾点后,承办法官结合双方提交的劳动合同、损失清单等材料,仔细向双方当事人释明在劳动关系中双方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并耐心向双方分析该案中存在的诉讼风险以及调解的有利之处。此外,还对黄某不恰当的讨薪行为进行批评教育。黄某当即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该企业也表示会按时结清员工工资,并注意加强对员工的日常管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公司一次性向黄某支付工资6.5万元,纠纷圆满化解。

  案件虽然审理结束,但司法服务还在继续。此次回访过程中,承办法官结合涉诉情况与公司代表深入交流,逐一指出企业在劳动合同签订、用工招聘、用工管理等方面上存在的法律风险,还针对上述风险提出加强合同审查、规范用工管理、完善证据保存机制等法律建议,并送上《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控》《民营企业最常见的69个法律风险》等法律资料,提醒企业在后续经营管理中强化风险防控,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避免因法律风险影响正常经营。

  每一次案后回访,都是一次精准的“法治体检”,针对“体检”出的问题,继而“对症下药”,能够有效增加企业的法律风险防控能力。下一步,政和法院将继续做好涉民营企业案件的案后回访工作,持续提升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工作的力度、温度,用法治力量护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和法院 伍伟琳 孟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