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以亲情为笔 台江法院书写房产纠纷圆满“和解书”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莹 通讯员 罗雪芹

  “大家一起看镜头!”日前,在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法院调解室内,法官李洁淼为刚刚签下调解协议的当事人拍下了一张来之不易的“全家福”,一场困绕陈氏四代人、三大家、十几载的矛盾纠葛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

  原来,陈某甲、陈某乙的曾祖父陈老太爷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过世,名下的老房子于2004年拆迁。当时,陈老太爷的三位子女就安置房分配事宜已达成约定。但随着时间推移,陈氏三兄弟相继过世,原本亲密的亲缘关系也日渐疏远离散,许多亲人也随之断了联系。陈某甲、陈某乙因无法取得其他继承人的身份信息与联系方式,曾经商定好的分家方案难以落实,房子至今仍登记在已故陈老太爷的名下,他们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盘根错节的家族关系、年代久远的分家约定,还有许多无从考证的细节问题让该案承办法官深感忧虑。为厘清家族关系,法官认真翻阅案卷、梳理案情,多次走访档案馆、民政局、公安局等部门,调查陈氏一族的亲属脉络,梳理陈氏一族四代人的亲属关系。

  同时,为真正实现陈氏一族事结、心结“双解”,法官本着修复亲情、互谅互让的原则,决定通过调解的方式化解该起继承纠纷。起初,各方当事人对案涉房屋的分配方案颇有争议,甚至表示坚决不同意调解。法官遂以亲情为出发点,引导各方当事人放下成见,尝试互换角度思考问题。经过一次次“背靠背”沟通,各方当事人最终同意“面对面”协商解决。

  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一边和各方当事人进行情感沟通,一边向大家讲解关于遗产继承的法律条款。历经数小时持续不断的协调,最终陈氏家族成员对于房产的分配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近年来,台江法院巧用“法、理、情”相互融合的调解方式,用真心换真情,以调解促和谐,帮助当事人解决家事难题,化解家庭纠纷,切实做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接下来,该院将继续探索多元解纷新思路,积极促进家事纠纷实质性化解,切实将“如我在诉”理念落到实处,以家庭小和谐推动社会大和谐,让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