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涵江法院创新互花米草蓝碳减量修复模式 促进海洋生态服务功能提升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莹 通讯员 蔡林莉 徐滨

  近日,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人民法院将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的生态修复金用于木兰溪沿岸滩涂互花米草除治和管护,通过“减量”修复反向推进蓝碳保护,促进海洋生态服务功能提升。

  据了解,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但红树植物最佳种植时间是在雨季或潮汐频繁的季节,考虑到天气渐冷,红树植物种植的条件受限,本案生态修复不适用种植红树植物替代修复方式。为探索更丰富更便利的海洋环境修复新路径,涵江法院与区自然资源局、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深入研讨会商,针对木兰溪(涵江段)沿岸互花米草萌发迹象,并经无人机方式深入排查,提出清除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方法,以“防治外来入侵植物”,消除或减少生态系统中的负面影响因素。

  2024年11月初,涵江法院联合区检察院、区自然资源局及生态技术调查官一同前往木兰溪(涵江段),实地勘察沿岸互花米草的蔓延生长情况,对互花米草清除替代性修复方式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论证。专家结合本案具体情况,建议明确互花米草除治方式、管护工序以及验收工序等。

  据此,涵江法院委托区自然资源局联系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引导被告人自愿与第三方机构签订《互花米草除治管护项目合同书》,将生态修复金30670元全部用于木兰溪涵江区域段沿岸开展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除治和管护。目前,木兰溪沿岸滩涂约10亩互花米草已完成除治并进入管护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