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幼小衔接季:厦门共种“凤凰树”,开启“双向奔赴”

  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7日电 (陈洪)6月来临,一批幼儿园孩子即将毕业。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的集体氛围和学习进度,成为不少家长关心的话题。

  近日,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与临近的三家幼儿园,就打造“幼小衔接共同体”,共建“凤凰树”衔接课程,进行展示,为跨校幼小衔接教育提供参考模式。

  幼儿园衔接课《遇见兔子》。
幼儿园衔接课《遇见兔子》。

  厦门市思明区幼小衔接教育共同体展示活动前埔南区小学(下简称“南小”)分会场,立体地呈现了前埔南区小学幼小衔接教育共同体的课程研究样貌。

  南小教务处主任刘琳晖老师在主题发言《衔接有法,双向奔赴:幼小衔接课程架构与实践》中,阐述幼小衔接教育共同体为深度合作,制定多元、多维幼小协同的衔接机制,建设“凤凰树”幼小衔接课程,构建可供借鉴的模式,探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新路径。

  厦门市第一幼儿园(前埔分园)的语言活动课《遇见兔子》,则引导孩子们观察兔子、描述兔子的动态事件等,丰富了词汇,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展现幼小课程资源的衔接。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沈雯老师点评说,活动过程符合逻辑,其中引用小学生的示范音频、描述兔子的小作文,让大班孩子直接感受哥哥姐姐们的语言能力,萌发上小学的愿望,更激发他们到小学学习、探索、求知的渴望。

  前埔南小幼小衔接展示课。陈洪 摄
前埔南小幼小衔接展示课。陈洪 摄

  南小的实践活动课《“果”真有趣》,以南小果园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让一年级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发现果树的秘密,制作“树名片”。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叶伟敏老师给予了赞誉:“衔有根,接有源”,实现了“兔园”与“果园”的资源对接,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和小学的校本课程对接。而这种走进大自然的课程,更是激发了孩子的探究意识。

  活动现场,南小幼小衔接共同体丰富的教育成果展引起来宾们的注意。展台上摆放的,是共同体内一校三园在“凤凰树”衔接课程下一路走来的部分物化成果:如南小感恩课程中的《我爱妈妈》系列,中班孩子通过绘本了解母亲形象;大班孩子观察记录母亲,用稚嫩的笔触表达爱意;一年级孩子则在活动中明白母亲的付出,开始为母亲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们在进阶式活动中学会感恩和付出,母亲爱的付出与孩子们感恩的付出形成了双向奔赴的过程,体现了博雅育人理念。

  而厦门市第一幼儿园(前埔分园)的书香课程通过“悦享书香”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和爱阅读的平台,促进他们在互动中成长。

  同时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在小学入学前培养阅读兴趣和前书写技能。

  厦门市第三幼儿园的“‘慧’整理、‘巧’收纳”体验课程通过手账形式呈现中班孩子制定整理计划,记录整理床铺的过程;亲子设计书包展现大班孩子的想象力和审美;一年级同学制定文具盒收纳计划并通过手抄报展示学习习惯养成。

  厦门市第四幼儿园的“运动课程”则选择一至两种幼儿最喜欢的小器械运动,运用调查表、查阅资料、游戏设计等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递进式的单人、双人、小组、大组式的运动形式中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展示的成果围绕各自主题课程,选取从中班、大班到一年级进阶的学生作品,精巧灵动,充满童趣。

  参访的教研代表们纷纷表示:整个“凤凰树课程”的设计从儿童立场出发,立足现有教育资源,发挥幼小衔接教育共同体各成员校园优势,对新时代幼小衔接教育,具有积极意义和丰富的参考价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