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7日电(刘木香 宋骁寒) 四月的闽北,有一种绿色,是绵延的茶山在春潮涌动中孕育出的新芽。眼下,到处都是茶农头顶斗笠、腰垮竹篓穿梭在一垄垄茶园中的身影。
三年来,南平市坚持文化赋魂、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奋力创建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区,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这片沃土上,茶科技创新、茶产业壮大、茶文化韵足。这背后也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悉心浇灌。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主力军,农行南平分行在金融服务“三茶”统筹发展的道路上从未停止探索,该行持续深化茶产业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产品组合满足茶农、茶企、合作社等各层级主体的金融需求,将金融服务嵌入到种茶、收茶、加工、销售以及茶旅文化等茶产业的全产业链中,打通金融服务“三茶”的“最后一公里”。至2024年3月末,农行南平分行茶产业贷款余额24.8亿元,比年初增加3.05亿元,比三年前增加11.74亿元。
一盏茶 一故事
提起武夷山,不仅有青山碧水、谷秀峰奇,还有闻名中外的“大红袍”和它的传说。武夷山不仅是乌龙茶、红茶的发源地,也是万里茶道的起点。悠久的种茶史、制茶史、饮茶史,在武夷山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走进位于武夷山脚下的黄村村内的茗川世府合作社,里头摆设的生态景观茶园茶山连绵,流水淙淙,吸引上万游客到此“寻茶”。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品武夷岩茶、参生态茶园、吃地道农家宴,还能参与做茶、观看斗茶,体验一场“全浸式”茶文化之旅。
2013年,为了改变黄村茶企、茶农“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现状,提高茶农茶企竞争力,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黄正华,把全村119家零散、小规模的茶农茶企集中起来,成立茗川世府合作社。
合作社的“抱团”也为茶农“融资难”“融资贵”带来了新的思路。农行南平分行与合作社深化合作,为合作社及社员提供包括信贷、理财、公益讲座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有效支持合作社发展茶叶种植、加工及旅游等产业。目前,该行已支持社员75位,提供“惠农e贷”授信3100万元、小微企业授信2800万元。
茶文化兴于唐代,盛于宋、明,传承至今,每个人都能够从丰富的茶叶品类中寻找到自己喜爱的口味。从一枚叶片在枝头萌生,到杯中茶水清香扑鼻,这段过程中蕴藏着制茶的古老传统,也融入了现代茶人对工艺的创新。让每位游客体验这种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正是茶言精舍的努力方向。
位于星村镇前兰村南山下的茶言精舍因为这几年流行的茶旅研学而颇有名气。创办人叶灿是国家一级茶艺技师、国家一级评茶技师,也是武夷茶艺非遗传承人。自15岁接触茶艺以来,叶灿探索茶文化的脚步就不曾停歇。
“茶旅研学包括茶叶审评、品茗、茶艺、茶道等,长可数月,短则几个小时。无论时间长短,我们都能让学员感受到武夷山茶的魅力。”叶灿介绍说。如今,茶旅研学已成为茶言精舍的品牌服务,随着茶文化交流而逐渐繁荣。
品牌已经崭露头角,当下需要花大力气做大做精。“茶言精舍”的打造,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农行南平分行及时为企业授信1000万元,为企业发展添上砖加上瓦。
与茶言精舍小而美的茶文旅体验相比,武夷香江茗苑茶文化观光园则显得大而全。“我们设有专门场地,定期组织茶艺师进行‘斗茶’表演。”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旅游运营总监邹杰春告诉记者。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武夷山茶从一片青叶到一口香茗的生产全过程,将茶文化与旅游融会贯通。




自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2006年成立之初,农行南平分行与之合作,一路走来,支持了企业升级改造、扩大生产,助力武夷香江茗苑等重大项目落地,也见证了香江这个农业产业化升级重点龙头企业的崛起。
如今,农行南平分行将金融服务渗透到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效助推茶旅融合发展,助力建设“武夷山茶旅小镇”“武夷星中华茗园”“瑞泉茶文化研究博览园”等茶叶综合体项目和一批茶文化研学游基地,为岩茶产业发展贡献更多价值。至3月末,农行南平分行金融支持茶旅融合发展金额24.8亿元,比年初增加3.05亿元。
一科技 一生态
在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游客可以透过千亩的绿色生态茶园,窥见孕育优质岩茶的奥秘。
绿树碧竹掩映着一畦畦翠绿茶田,与地上金黄色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这片生态茶园采用“优质高效生态栽培技术”,通过间种大豆、油菜等绿肥和绿色栽培的创新模式,不仅解决了过量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有效提高茶园养分效率、改善茶叶品质、稳定茶叶产量,还能减少茶树病虫害发生,最大限度保留茶园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生态链。
燕子窠生态茶园负责人之一、武夷山首席岩茶厂负责人杨文春相伴成长的金融伙伴,农行南平分行与杨文春的故事从2005年30万的农户贷款开始,自那时起,该行一路支持他推动首席岩茶厂转型升级,19年间为其发放贷款3000余万元。
2018年,杨文春开始建设生态茶园,农行在得知生态茶园前期投资资金缺口时,专门定制了小微企业贷款方案,通过省、市、县三级行服务团队联动,第一时间解决了茶厂的资金困难。
“多亏了农行的灵活的贷款资金支持,让我每年在春茶开采前能及时请到工人,头采茶一点都没有耽误。”杨文春满心欢愉。
如今,燕子窠生态茶园茶叶制优率比普通茶园提高了30%左右,越来越多茶农投身生态茶园的建设中。
科技的运用不仅体现在种植上,同时还体现在管理系统、销售模式上。
在武夷山市桃渊茗茶叶科学研究所,公司创始人邴贵君独创了一条“古法制茶+现代电商”的道路。随着销售订单的不断增加,他开始着手技术改造,引入先进的茶叶生产设备,提升“茶科技”水平。但是,技术升级后的回报不能立竿见影,长期投资导致企业流动性资金不足。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农行南平分行及时为企业授信1000万元,让转型期的企业“轻装上阵”。
同时,为广开销路,2024年该行帮助“桃渊茗”岩茶、红茶产品入驻信用卡商城,通过秒杀、满减等优惠活动,每年累计带动茶叶销售近万斤。
据悉,在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由农行南平分行和公司共同打造的武夷岩茶产业全链条智能服务平台顺利投产。该项目充分运用物联网、5G、传感、AI等技术,全面对接涉茶企业茶园种植、品种选育、茶叶加工、农产品安全控制、产销订单流程化可追溯管理、各系统协同办公等全链条业务流程和智能化管理需求,提供企业管理、金融服务、下游直营店和加盟店线上配送货、资金结算管理等服务,构建了一个智慧农业生态。
“智慧农业项目上线,可以实现金融科技和农村生产的深度融合,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样本。”农行南平分行负责人说。
下阶段,农行南平分行将进一步完善优化系统,同时推广、铺开智慧农业经验,以科技之力为茶产业赋能,以金融之力助推茶业发展。
一产业 一座城
南平政和县山水条件得天独厚,有着“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高山云雾出名茶”的独特地形。小小的一片白茶寄托着茶农增收致富的希望,也承载着政和县这个原省级扶贫重点县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有了好产品,还需要一个购销好平台。此时,“一站式”全国白茶集散中心—中国白茶城应运而生。多年来,农行南平分行扎实做好白茶城全方位金融服务保障,在工程开工、建设、落地等全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项目顺畅运转铺好路。为项目授信2亿元,并在融资服务、现金管理、资金结算、投资银行、外汇业务、企业年金、私人银行、个人金融、网络金融等方面提供全面合作,上线运营中国白茶城项目系统,提供门店结算、大额转账、茶青充值提现等功能,为所有商户运营提供极大便利。
中国白茶城运营2年多来,“政和白茶”的品牌名气越来越大,已入驻茶企139家,累计市场销售额20亿元,以一座“城”形成茶产业聚集效应,白茶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政和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美称,将做好的白茶储存几年在上市,味道会更好,销路也会更广。白茶的特性对茶企的资金周转要求比其他任何行业都会高许多。农行南平分行与白茶城共同打造了特色产品——“茶叶仓单质押贷款”。
2022年春季,福建省政和云根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许益灿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存了一大批政和白茶,导致资金暂时性周转困难。农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上与许益灿取得联系,通过仓单质押,将企业“库存产品”活转为“生产资金”,为其发放质押贷款200万元,有效解决该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产业发展还需要汇聚微小力量,如何让产业链下游小微茶农走上致富路?农行南平分行把目光瞄向商户、农户等群体。
澄源乡路下村,交通闭塞、发展落后,村里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陈代洪是村里为数不多留下来创业的青年茶农代表,不安现状的他谋划扩大生产,然而购买新茶苗需要真金白银。在发愁之际,农行南平分行第一时间为陈代洪发放10万元“惠农e贷”,帮他顺利种上一批新茶。
针对闽北土地面积大、山地多、村落分散的特点,农行南平分行因地制宜,持续优化服务模式、简化流程手续,为全茶产业链量身订制“惠农e贷-南平茶叶”“武夷兴茶贷”、小微茶企专属信贷产品等,破解了以往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办理不便等问题。
该行还把“办公室”搬到了农户家门口,组织服务团队翻山越岭、走村入户、上门服务,让茶农足不出户,即可获得贷款、支付结算、投资理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大大提高了茶农融资可得性。
在政府、银行等各方帮扶下,越来越多茶企茶农选择回乡创业,扎根传承。岩茶、白茶、绿茶……南平各地茶产业迸发出蓬勃动力,在产业规模扩张的进程中加速前行。
至3月末,农行南平分行武夷岩茶产业贷款余额5.68亿元,松溪绿茶产业贷款余额2.22亿元、政和白茶产业贷款余额2.98亿元、建瓯北苑贡茶产业贷款余额2.1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9565万元、1533万元、3989万元、3369万元,贷款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未来,农行南平分行将初心不改、步履不停、创新不止,以 “三茶”统筹发展为引领,以金融之力推动茶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把闽北的春天带向更广阔的天地。(完)